下切莫忧心,臣妾虽对国家大事一窍不通,但却愿意聆听陛下的倾诉,为陛下分担些许烦恼。”
就这样,武媚娘以其善解人意的姿态,逐渐赢得了李治的欢心。李治在她的温柔抚慰下,心情渐渐舒缓,对她的依赖也与日俱增。
萧淑妃察觉到自己在宫中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心中十分气恼。她气势汹汹地找到武媚娘,毫不客气地质问:“你这个狐媚子,究竟用了什么手段来迷惑陛下?”
武媚娘见状,立刻装出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哽咽着说道:“淑妃娘娘,媚娘实在不敢啊。媚娘一直都是全心全意地侍奉陛下和娘娘,绝无半点异心。”
王皇后得知了萧淑妃和武媚娘之间的这场争执,心中暗自窃喜。她表面上摆出一副严肃的样子,狠狠地训斥了萧淑妃一顿,让她不要随意诬陷他人。然而,在她内心深处,却对武媚娘的表现非常满意,觉得这个女人果然是自己的“好帮手”。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到了永徽五年(公元654年)。这一年,武媚娘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为安定思公主。王皇后按照宫廷礼节,亲自前来探望。
待王皇后离开之后,武媚娘看着襁褓中的女儿,心中突然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她咬了咬牙,狠下心来,亲手掐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然后用被子将尸体盖住,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不久之后,李治前来探望女儿。武媚娘强作镇定,若无其事地掀开被子,然而当她看到女儿那毫无生气的小脸时,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陛下,方才皇后娘娘来看过孩子,可如今……”
李治见状,顿时勃然大怒,他怒不可遏地吼道:“皇后竟然如此狠毒!”
王皇后被这突如其来的指责吓得不知所措,她连忙辩解道:“陛下,臣妾绝对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啊!这一定是有人故意陷害臣妾!”
这件事情结束之后,李治的内心深处对于废掉皇后的念头变得越发强烈起来。他觉得王皇后已经无法再胜任这个位置,必须要有一个新的皇后能够辅佐他治理国家。于是,他决定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朝廷中的元老重臣们召集到一起,共同商议此事。
当众人齐聚一堂时,李治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自己想要废掉王皇后的想法。然而,他的话音刚落,褚遂良便立刻站出来表示坚决反对。
“陛下,王皇后出身名门望族,品行端正,并无大的过错,怎么能如此轻易地就将她废掉呢?”褚遂良言辞恳切地说道,“况且,武媚娘曾经是先帝的才人,如今陛下却要立她为后,这于礼不合啊!”
李治听了褚遂良的话,顿时气得脸色铁青。他瞪大了眼睛,怒视着褚遂良,大声吼道:“难道朕连立皇后的权力都没有吗?”
长孙无忌见状,连忙在一旁劝解道:“陛下息怒,褚遂良所言不无道理。废立皇后乃是国家大事,还需从长计议啊。”
然而,李治此时已经被怒火冲昏了头脑,根本听不进长孙无忌的劝告。他一挥衣袖,愤愤地说道:“你们他娘的都给朕出去!今日之事,朕自有定夺!”
说罢,李治便起身离开了朝堂,留下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面面相觑,无奈地摇了摇头。这场君臣之间的讨论最终以不欢而散收场。
四、朝堂博弈:关陇集团与新兴势力的较量
废后一事,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后宫之中的争风吃醋和勾心斗角,但实际上却牵扯到了朝堂之上的各方势力。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一众大臣的背后,隐藏着一个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关陇集团。这个集团长期以来把持着朝政大权,其势力之庞大,令人咋舌。
而李治想要立武媚娘为后,这其中的原因并非仅仅是出于个人的感情因素。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李治希望通过此举来打击关陇集团,从而夺回原本就应该属于皇帝的权力。
就在这场激烈的权力博弈之中,一个关键人物悄然登场——李积。李治深知李积在朝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于是他决定私下召见李积,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一些支持和建议。
当李治见到李积时,他满脸愁容地说道:“李爱卿啊,朕心中有一事颇为困扰。朕欲立武昭仪为后,可长孙无忌他们却坚决反对,这让朕实在是不知如何是好啊!”
李积静静地听着李治的诉说,然后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回答道:“陛下,此乃陛下您的家事,又何须询问外人呢?”
这句话犹如醍醐灌顶一般,让李治瞬间明白了过来。他心中暗自思忖:“对啊,立后本就是朕的家事,朕又何必受他人的摆布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想到这里,李治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他下定决心道:“好!既然是朕的家事,那朕便自己做主!”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十月,李治终于下定决心,正式下诏废黜王皇后和萧淑妃的皇后和淑妃之位,将她们贬为庶人。与此同时,他册封武媚娘为新的皇后。这道诏书犹如一道晴天霹雳,在朝堂之上引起轩然大波。
许多大臣对这一决定感到震惊和不满,他们认为李治此举过于草率,且违背了传统的礼制。然而,尽管心中有诸多怨言,长孙无忌等重臣却也无法改变李治的决定。毕竟,李治作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当武媚娘身着华丽的凤袍,头戴凤冠,缓缓登上皇后宝座时,她的美丽和威严令人瞩目。她俯瞰着下方的百官,百官们纷纷跪地叩头,向新皇后表示臣服。然而,在这表面的风光之下,武媚娘的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寒光。
这丝寒光中,既有对权力的渴望,也有对那些曾经反对她的人的怨恨。她深知,要坐稳皇后的宝座并非易事,前方还有无数的挑战和困难等待着她。但无论如何,她都决心要守护住这份来之不易的地位和权力。
被废黜的王皇后和萧淑妃,被囚禁在那间终日不见阳光的小黑屋里。日子一天天过去,她们在黑暗中默默忍受着无尽的痛苦和折磨。
某一天,李治心中突然涌起一股怜悯之情,他决定去探望一下这两位曾经与他有过亲密关系的女子。当他走进那间小黑屋时,一股霉味扑鼻而来,让他不禁皱起了眉头。
王皇后和萧淑妃见到李治,顿时泪如泉涌,她们跪在地上,苦苦哀求道:“陛下啊,若您还念及我们往日的情分,就请放我们出去吧。我们愿意改过自新,绝不再与您作对。”
李治看着她们那憔悴不堪的面容,心中有些不忍,他微微点了点头,说道:“朕会想办法的。”
然而,李治的这番话却被武媚娘得知了。武媚娘听闻后,心中的妒火瞬间被点燃,她无法容忍李治对这两个被废黜的女人还有一丝怜悯之情。
于是,武媚娘心生一计,她派人将王皇后和萧淑妃从那小黑屋中带了出来。然而,等待她们的并不是自由,而是一场惨无人道的酷刑。
武媚娘命令手下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各杖责一百,然后残忍地砍去了她们的手足。最后,将她们的身体浸泡在酒瓮中,任由那辛辣的酒水侵蚀她们的伤口。
在遭受如此酷刑的过程中,王皇后始终保持着平静。她在临死前,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对李治说道:“愿陛下万岁,武昭仪承恩,死我分也。”
而萧淑妃则在痛苦中破口大骂:“阿武妖滑,乃至至此!愿我来世投胎成猫,阿武为鼠,我定要生生世世扼其喉!”
从此以后,宫中便有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不许养猫。因为人们都害怕萧淑妃的诅咒成真,害怕那只复仇的猫会在宫中游荡,给武媚娘带来灾难。
五、初涉朝政:武皇后的政治野心初露
成为皇后的武媚娘,心思愈发缜密,她的野心也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愈发炽热。原本,后宫的争斗已让她感到索然无味,如今,她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朝政领域。
每当李治批阅奏章时,武媚娘总会悄然立在一旁,目光如炬,仿佛能透过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洞察到国家的每一个角落。她常常在李治耳边轻声细语,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起初,李治对她的聪慧和见识颇为赞赏,甚至笑着说:“皇后聪慧过人,许多见解比朕还要独到呢。”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媚娘对政事的参与越来越多,李治心中的不安也与日俱增。他开始意识到,这个女人的权力欲望正逐渐膨胀,而他自己却在不知不觉中被她所左右。
麟德元年(公元664年),李治对武媚娘的专权终于忍无可忍。他决定与宰相上官仪商议废后之事,以夺回自己在朝堂上的主导权。上官仪对武媚娘的强势也早有耳闻,他直言不讳地对李治说:“皇后过于强势,天下人对此议论纷纷,陛下应当早做决断。”李治深以为然,点头示意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这个机密的消息不知为何走漏了风声。武媚娘闻讯后,如同一头被激怒的母狮,怒气冲冲地闯入李治的寝宫。她的美目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直视着李治,厉声道:“陛下,臣妾究竟做错了何事?为何要废我?”
李治被她的气势吓得脸色苍白,他的声音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这……这都是上官仪的主意,与朕无关啊。”武媚娘岂会轻易相信他的话,她冷笑一声,转身离去,留下李治在原地,如坠冰窖。
最终,上官仪成为了这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他被处以死刑,全家抄没,而他的女儿上官婉儿则被迫入宫为婢,开始了她坎坷的人生旅程。
经此一事,李治彻底没了脾气,两人达成“二圣临朝”的局面。朝堂之上,李治坐在龙椅上,武媚娘坐在珠帘之后,共同处理朝政。大臣们上奏时,常常要同时看着两个人的脸色。这奇特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个曾经的武才人,如今的武皇后,已经成为大唐政坛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而她的野心,才刚刚开始显露。
这后宫与朝堂的风云变幻中,有青涩的爱情,有残酷的权谋,有君臣的博弈,更有一个女子逆天改命的传奇。武媚娘从感业寺的尼姑,一步步成为大唐皇后,接下来,她又将如何在权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李治在这场博弈中,又会何去何从?大唐的命运,又将被引向何方?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喜欢。
第8章 李治的温柔与倔强 武媚娘的宫闱突围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