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章 贞观长歌里的暗流与红妆时代的伏笔[1/2页]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龙台家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上回书说道,那惊心动魄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踏着满地的鲜血登上了皇位,而单雄信则以一种悲壮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自此,大唐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贞观之治。
     长安城的街头巷尾,到处都弥漫着胡饼的香气,人们似乎忘却了那场血腥的政变,沉浸在歌舞升平的氛围中。然而,在这繁华的表象之下,皇宫深处和朝堂之上,却隐藏着一股看不见的暗流。
     这股暗流就像地底的岩浆一般,在黑暗中咕嘟咕嘟地冒着泡,随时都可能喷涌而出。一场新的爱恨情仇大戏,正在这看似平静的表面下缓缓拉开帷幕。
     一、贞观朝堂:君臣之间的“相爱相杀”
     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之上,居高临下地俯瞰着下方那一群排列得整整齐齐、庄严肃穆的大臣们,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满足感和自豪感。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然后清了清嗓子,朗声道:“诸位爱卿,如今天下初定,百废待兴,朕想与诸位爱卿一同商议一下,如何能够将我大唐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威震四方呢?大家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尽管畅所欲言,不必拘束。就算说错了,朕也绝对不会怪罪于你们!”
     他的话音刚落,只见站在群臣之首的魏征突然向前迈出一步。这老头一脸严肃,花白的胡须随着他的动作微微颤动着,他瞪大眼睛,毫不畏惧地直视着李世民,朗声道:“陛下,老臣有话要说!陛下近日是否又动了大修宫殿的念头呢?如今百姓们刚刚从战乱中喘息过来,实在是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啊!”
     李世民脸上的笑容在瞬间凝固,仿佛被人迎面泼了一盆冰水一般。他心中暗自叫苦不迭:这个魏征,怎么一点面子都不给朕留呢!然而,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他也不好发作,只得强压下心中的不满,干笑两声,说道:“魏爱卿所言甚是,是朕考虑不周了。”
     待到散朝之后,李世民气鼓鼓地回到后宫,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越想越气,忍不住抓起桌上的茶杯,狠狠地摔在地上,只听得“砰”的一声脆响,茶杯应声而碎。他怒不可遏地骂道:“这个魏征老狗,整天就知道跟朕唱反调,要不是看在他是个忠臣的份上,朕真想……”
     话未说完,长孙皇后匆匆走了进来。她见李世民如此气恼,连忙上前劝慰道:“陛下息怒,莫要动怒伤身。俗话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魏征敢于直言进谏,正说明陛下您是一位开明的君主啊。”
     在另一边,房玄龄和杜如晦这对被誉为“房谋杜断”的组合同样没有闲下来。房玄龄一边挠着自己的脑袋,一边皱着眉头对杜如晦说道:“克明啊,陛下最近想要对兵制进行改革,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咱们可得好好地合计合计才行。”
     杜如晦听了之后,沉思了片刻,然后缓缓地说道:“依我之见,府兵制虽然有它的好处,但是在选拔方式上确实需要做出一些改变,否则很容易引发一些混乱。”
     房玄龄听了杜如晦的话,深表赞同,于是两人便凑到一起,开始埋头撰写改革方案,绘制相关的图表。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忙得昏天黑地,甚至都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一片热闹景象,而民间也并非风平浪静。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里,有一个名叫马周的穷苦书生,他虽然生活贫困,但却胸怀大志,对国家大事有着独到的见解。
     这一天,马周精心撰写了一篇关于治国理政的策论,然后托人将其送到了皇宫之中。当李世民看到这篇策论时,他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仿佛发现了一颗璀璨的明珠。他激动地一拍大腿,大声说道:“此乃人才也!快快将此人给朕找来!”
     于是,马周就这样从他那破旧的茅草屋中被直接带入了皇宫。当他见到李世民时,心中的激动难以言表,以至于连说话都变得有些结巴:“陛……陛下……草民……”
     李世民见状,连忙笑着摆了摆手,安慰道:“不必紧张,以后你就跟随在朕的身边,朕一定会让你有充分的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
     二、后宫风云:长孙皇后的温柔与智慧
     在那深墙高院的后宫之中,长孙皇后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令人敬仰的光芒。她以其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被众人誉为“贤内助天花板”。
     长孙皇后将后宫管理得犹如一部精密的机器,每一个环节都井然有序。嫔妃们对她的敬畏之情,甚至超过了对皇帝的尊崇。
     然而,有一天,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引发了一场小小的风波。李世民因为一点小过失,决定严惩一名宫女。当这个消息传到长孙皇后耳中时,她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冷静地思考着应对之策。
     长孙皇后不紧不慢地走到李世民面前,柔声说道:“陛下,宫女犯错,固然应当受到惩罚,但若是因为一时之气而施以重罚,恐怕会让人心寒。不如将此事交由臣妾来处理,可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世民听后,略作思索,觉得长孙皇后所言甚是,便点头表示同意。
     长孙皇后随即传唤那名犯错的宫女前来。宫女战战兢兢地跪在地上,满脸惊恐。长孙皇后见状,和颜悦色地问道:“你为何会犯下如此错误呢?”
     宫女抽泣着回答道:“皇后娘娘,奴婢一时疏忽,才犯下此错,求娘娘饶命啊!”
     长孙皇后微微叹息一声,语重心长地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次就罚你去浣衣局待上三个月,好好反省自己的过错吧。”
     宫女如蒙大赦,连连叩头谢恩,然后感激涕零地离去。
     一旁的宫女们目睹了这一幕,不禁小声嘀咕道:“娘娘真是菩萨心肠啊!”
     然而,长孙皇后心中却有着无法言说的忧虑。她的目光常常落在日渐长大的太子李承乾身上,眉头紧紧地皱起,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着。
     李承乾这孩子,表面上看起来温文尔雅,知书达理,但实际上,他的内心却隐藏着另一面。每当长孙皇后不在他身边时,他就会展现出调皮捣蛋的本性。
     有一次,李承乾竟然在宫廷里玩起了“角色扮演”的游戏。他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商贩,让太监和宫女们扮演顾客,在宫廷的一角摆起了小摊。这一幕恰好被路过的长孙皇后撞见,她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
     长孙皇后快步走到李承乾面前,严厉地斥责道:“承乾,你身为太子,将来可是要肩负起治国重任的人,怎么能如此胡闹呢?”
     李承乾低着头,不敢直视母亲的眼睛,嘴里嘟囔着:“儿臣知错了。”然而,他的内心却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对母亲的责备也只是表面上的应和。
     三、边境烽火:李靖的传奇征战
     正当朝堂后宫热闹非凡之际,边境突然传来一则令人震惊的坏消息。原来,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察觉到大唐刚刚经历了一场内乱,国力尚未完全恢复,认为这是一个可乘之机,于是毫不犹豫地率领着庞大的军队南下,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这一消息传到长安,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李世民听闻后,气得怒发冲冠,狠狠地拍着桌子,怒吼道:“颉利可汗这老棒子,真当我大唐是特么的好欺负的吗?”他的声音在宫殿中回荡,震得众人耳膜生疼。
     紧接着,李世民毫不犹豫地下令:“来人啊!速去传李靖进宫!”
     李靖,这位大唐的军神,虽然已是白发苍苍,但他的威名却丝毫不减当年。他接到圣旨后,立刻快马加鞭地赶往皇宫。
     当李靖踏入宫殿时,他那挺拔的身姿和威严的气质让人不禁心生敬畏。李世民见到李靖,急忙迎上前去,焦急地问道:“李爱卿,东突厥来犯,你可有破敌之策?”
     李靖轻抚着他那长长的白胡子,嘴角微

第7章 贞观长歌里的暗流与红妆时代的伏笔[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