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书说道,武媚娘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踩着王皇后和萧淑妃的血泪登上了后位。然而,她的野心并未就此满足,而是愈发膨胀。
在朝堂之上,武媚娘以其果敢和睿智,巧妙地粉碎了李治与上官仪的废后计划。她的手段犹如雷霆万钧,让所有人都对她刮目相看。从此,她在男尊女卑的朝堂上站稳了脚跟,甚至开创出了“二圣临朝”的局面,与李治共同执掌天下大权。
在长安城的太极殿里,那道珠帘后的身影愈发显得威严而神秘。武媚娘的眼睛,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熠熠生辉。她透过珠帘,冷冷地俯瞰着朝堂上的一切,心中暗自谋划着下一步的行动。
而坐在龙椅上的李治,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他就像一只被抽走了筋骨的风筝,在权力的狂风中摇摇欲坠。曾经的雄心壮志早已消失殆尽,如今的他,只能在武媚娘的光芒下黯然失色。
大唐的天空,此刻阴云密布,一场前所未有的暴风雨似乎正在酝酿之中。这场风暴将会给这个国家带来怎样的影响?武媚娘又将如何在这场风暴中继续她的统治之路呢?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让人不禁为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捏一把汗。
一、珠帘后的算计:武皇后的朝堂34;扫雷34;行动
显庆五年(公元 660 年),李治突然感到一阵强烈的风疾发作,他的头晕目眩得几乎无法站立,连手中的奏折都拿不稳。他痛苦地扶着额头,无奈地对武媚娘说道:“皇后啊,朕这身子骨真是越来越不中用了,这朝堂之事,还得靠你多费心啊。”
武媚娘微微垂首,眼帘低垂,然而她的语气却难以掩饰其中的欣喜之情:“陛下尽管安心养病,臣妾定会尽心尽力辅佐陛下,处理好朝堂上的事务。”
这一接手,武媚娘便毫不犹豫地展开了她的“朝堂大扫除”行动。而她的首要目标,便是那位位高权重的老臣长孙无忌。这位三朝元老,不仅是关陇集团的领袖人物,更是当初在废后一事上让武媚娘受尽了苦头的人。
武媚娘深知要扳倒长孙无忌并非易事,于是她找来心腹许敬宗,压低声音对他说道:“许大人,本宫听闻长孙无忌暗中勾结朋党,似乎有不轨之心啊。”许敬宗心领神会,眼珠子一转,立刻回答道:“皇后娘娘放心,此事就交由微臣去办,臣定会尽快搜集到‘证据,让那长孙无忌无从抵赖。”
没过多久,许敬宗就像变戏法一样,“查”出了长孙无忌谋反的“铁证”。李治看着那堆积如山的奏折,手都在不由自主地颤抖着,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舅舅怎么会谋反呢?这其中一定有什么误会!”
武媚娘见状,急忙跪地,泪流满面地说道:“陛下,您可要以江山社稷为重啊!若不处置长孙无忌,恐怕会引起天下大乱啊!”她的声音充满了悲怆和恳切,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李治紧咬着牙关,内心在痛苦地挣扎着。他知道武媚娘说得有道理,但长孙无忌毕竟是他的亲舅舅,是看着他长大的长辈,他实在不忍心对他下狠手。然而,在权衡利弊之后,李治最终还是做出了决定——将长孙无忌削职流放。
三个月后,长孙无忌被流放到了偏远的黔州。在那里,他过着孤独而凄凉的生活。一天,一群神秘的人突然闯入他的住所,逼迫他自缢身亡。长孙无忌临死前,仰望着天空,发出了一声长叹:“我为李家三代效力,兢兢业业,没想到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
清理完长孙无忌这个心头大患之后,武媚娘的目光又落在了褚遂良身上。此时的褚遂良已经被贬到了遥远的爱州(今越南清化),但武媚娘依然不肯放过他。她特意派人给褚遂良送去了一封“慰问信”,表面上是关心他在边陲的生活,实际上却是暗藏杀机。
褚遂良收到信后,打开一看,只见信中的文字如刀般锋利,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他的威胁和警告。他读完信后,不禁老泪纵横,懊悔不已:“我早就知道会有今天,只可惜我当初不该阻拦立后啊!”
不久之后,这位耿直的老臣在忧惧和悔恨中离开了人世。
二、李治的无奈:被架在火上烤的皇帝
看着朝堂上的老臣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李治的心中犹如打翻了五味瓶一般,各种滋味涌上心头。这些老臣们都是他的长辈和亲信,他们为大唐的繁荣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努力。然而,如今他们却在权力的斗争中纷纷落马,这让李治感到无比的痛心和无奈。
这天夜里,李治独自一人在御花园中散步,心中的烦闷让他难以入眠。他缓缓地走着,月光如水洒在他的身上,却无法驱散他心头的阴霾。走着走着,李治来到了一座亭子前,他停下脚步,对着天空中的明月喃喃自语道:“舅舅、遂良,朕对不起你们啊……”
就在李治沉浸在回忆和自责中时,突然,他听到身后传来了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李治心中一惊,急忙转身看去,只见一个黑色的身影正缓缓地向他走来。待那身影走近,李治才看清,原来是武媚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武媚娘身着一袭黑色的长裙,在月光的映照下,宛如鬼魅一般。她的步伐轻盈而优雅,每一步都仿佛踩在李治的心上。李治看着武媚娘,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恐惧,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期待。
李治强作镇定,开口问道:“皇后,这么晚了,你怎么会来这里?”武媚娘微微一笑,轻声说道:“陛下又在思念旧臣了?”李治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地点了点头。
武媚娘见状,轻笑一声,缓步上前,来到李治的身边。她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李治的脸庞,柔声说道:“陛下,臣妾知道你对那些老臣们心怀愧疚,但你可知道,这天下乃是陛下的天下,那些老臣们虽然有功,但他们也不能一直把持着朝政啊。”
李治听了武媚娘的话,心中虽然有些不悦,但他也明白武媚娘所说的不无道理。他叹了口气,说道:“皇后,这些年你是不是对老臣们太过严苛了?”
武媚娘微微一笑,说道:“陛下,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那些老臣们仗着自己的资历,处处掣肘陛下,若不将他们清理掉,陛下又如何能够开创盛世呢?”
李治听了武媚娘的话,心中不禁一震。他知道武媚娘说的是事实,但他还是有些难以接受这样的现实。他看着武媚娘,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道:“皇后,朕知道你是为了朕好,只是……”
武媚娘打断了李治的话,她伸手轻轻地捂住了李治的嘴,柔声说道:“陛下,不必多说,臣妾都明白。陛下只需安心养病,这江山,臣妾会帮你守好的。”说完,武媚娘缓缓地松开了手,转身离去,留下李治一个人在月光下,久久地伫立着。
李治凝视着武媚娘的眼睛,那里面透露出的光芒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陌生。他不禁想起了曾经在感业寺中与她泪眼相对的情景,那时的她还是一个柔弱的女子,而如今却已变成了一个掌控朝堂的狠角色。
李治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反抗情绪,他不甘心就这样被武媚娘所掌控。然而,当他环顾四周时,却发现自己的亲信早已被武媚娘一一拔除,满朝文武要么是她的人,要么就是噤若寒蝉,根本不敢对她有丝毫的反抗。
面对如此困境,李治感到无比的无奈和绝望。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无法与武媚娘抗衡,只能选择妥协和退让。于是,他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佛法上,希望能够在青灯古卷中寻找到一丝心灵的慰藉。
为了表达对佛法的虔诚,李治下令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大慈恩寺。这座寺庙不仅是他修行的场所,也是他逃避现实的避风港。在寺庙的静谧氛围中,李治可以暂时忘却朝堂上的纷争和压力,沉浸在佛法的智慧和慈悲之中。
三、太子之争:李家子嗣的血色修罗场
朝堂之上,大臣们各抒己见,争论得面红耳赤,好不热闹。而在后宫之中,同样也是风起云涌,暗潮涌动。
武媚娘自从入宫以来,备受李治的宠爱,接连为他生下了六个子女。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后宫生活背后,却隐藏着无尽的权谋和争斗。
在皇位继承的问题上,武媚娘更是如履薄冰,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谨慎。她深知,在这个充满权力斗争的宫廷中,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
长子李弘,生性仁厚善良,深得李治的喜爱。在他被立为太子之后,更是时常劝谏父母,以宽仁治国。他认为,刑罚过重会让百姓心生恐惧,失去民心,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然而,当这番话传到武媚娘的耳中时,她的眉头瞬间紧紧皱起,仿佛能夹死一只苍蝇。她觉得李弘过于天真,不懂得政治的残酷和复杂。
于是,武媚娘决定将李弘叫来,好好教导他一番。她语重心长地对李弘说:“弘儿啊,你心地善良固然是好,但治国并非仅仅依靠仁慈就能行得通的。有些事情,远比你想象的要复
第9章 二圣临朝的明争暗斗与红妆时代的惊涛骇浪[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