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意识到刘彻和刘徽不好对付的人,不满科举制又如何,他们都很清楚,刘彻想干的事没有人可以阻止,跟刘彻作对的下场只有一个,死!
不想让他们的家族让人取代,须得想办法占据重要的位置,比如在朝堂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
所以,刘徽还在想,或许会有鼠目寸光的世家贵族拦着不让自家的孩子参加科举,毕竟是少之又少,仔细一看报名,世家贵族参加的人不少。
想想察举制和征辟制都有一定的限制,论人才其实还是各世家贵族更多。但能出仕的名额有限。科举就不一样了,只要身家清白,三代无罪,可以报名参加考试。
因着是第一回开科举,刘彻下令在明年秋收后开启第一回科举考试,也是给人时间可以从各地赶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徽且让人在地方先考,乡试,会试,过了这些关后到长安,也免得不自知的人远行而至,最后突然发现自己压根连第一关都不去。
乡试,府试是吧,这没有经验呢,怎么考是个问题。
刘徽立刻将考场整理出来,考试的内容就按之前说的,至于如何取士,刘徽干脆让人把在朔方和河西她让人考过的卷子都拿来,正好让他们都可以一起学习。
看到刘徽让人拿出的卷子时,都静默了。
想当年刘徽在朔方取士时,刘徽才几岁?
十三岁去朔方的刘徽,在朔方也没待几年。
可是,今岁三十的刘徽,提议刘彻开始推行的科举制,在十几年前已然在朔方城实施过。
证明有些事刘徽早就已经有了解决办法。
莫说众人皆惊,刘彻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科举制一事你当年就想过?”
“想过。可是,要推行科举制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不可不重视。”刘徽坦然承认。打一开始刘徽就知道察举制不是长久之制,早晚得废的。
既然要破世家贵族垄断,眼前不错,也得为以后盘算。
看,刘徽可不就得用上了。
最根本的原因啊。
“人。”刘彻立刻明白了为何十几年前刘徽心里有要推行科举制的心思,却从来没有提过一句。甚至在刘彻面前都没有提起过。
人是根本,没有孕育出足够的人才,试问刘徽就算在十几年前跟刘彻提议推行科举制,那个时候的刘彻会考虑吗?
大抵刘彻会压下,也要等到合适的机会才会考虑推行科举制的。
刘彻盯紧刘徽,无人知道刘彻此刻的心情。
他自问聪明绝顶,所谋的从来不是一时一地的事。
可是,刘徽同样也不是。
刘徽给刘彻出的主意,让刘彻得利,也将让后世同样得利。
谋万世之事,刘徽真真是让刘彻又爱又恨。怎么不是儿子呢?
刘彻神情复杂的闭上眼,生怕自己一不小心泄露太多的情绪。
“父皇所开创的局面,将来必为千秋万世所推崇。父皇,我当年跟父皇说过,大汉天下在父皇手里会焕然一新,我会为父皇,为大汉拼一个更好的未来,都做到了呢。”刘徽无视刘彻的心情复杂,借刘彻强势,把一些种子种下,如此一来,无须担心将来会有谁能撼动。
刘彻再听着刘徽的话,忍不住问:“科举之事,如果朕没有去接你回来,你会告诉朕吗?”
“我给父皇送的礼,父皇果然是没有认真看过。”听到刘彻的话,刘徽幽幽的道出一句。
刘彻?怎么跟礼物扯上关系了?
“父皇要是仔细看过我的礼就会知道,科举之制早就送给父皇了,连同当年三省六部的官制。”刘徽能是那样一个给自己挖坑的人?
要坑也只能是让刘彻自己坑的自己,谁让他不拿她的礼物当回事的?
刘徽一提这事,刘彻瞬间想起来了,冲人道:“回未央宫把那个红色的箱子拿来。”
红色的箱子,有人不太清楚,刘彻一看到方物便催促他亲自走一趟。方物应下一声。急忙回宫。
刘彻在此时问:“长安的第一场科举考试,你认为由谁来主考?”
地方上的考试,有了刘徽示范,接下来是礼部的人往各地去负责监考。
一应考试的规避原则,亲戚好友,一律都要避,否则一应考试的成绩都将作废重考。
大汉的科举考试,力保公平公正。
刘徽亲自把一应科考,参加监考的人,和一应出题的人所需要遵守的规矩全都写得一清二楚。礼部的人,人手一份,保证到了地方也传递到位。
眼下,长安也要迎来地方的乡试,才有刘彻一问。
“汲黯?”刘徽脱口而出的一句,刘彻刮了她一眼道:“汲黯身子不好,精力不济。”
刘徽一听有些犯难,虽是长安的地方乡试,礼部的人也是要参加这一场考试的,此次考试关系重大,刘彻十分重视,刘徽也不想出任何乱子。
“汲黯不成,只能你上。你为他们亲自示范。”刘彻一看刘徽的反应便知道,她没想自己上。
如同刘徽第一反应是认可汲黯,刘彻也是想到汲黯,但是,汲黯身体不行。
不想承认也不得不承认,汲黯已经不年轻了,不知不觉间,汲黯已经在相位上快十年了。
汲黯是尽心尽力办事的人,刘彻一向清楚他的为人,对上汲黯,刘彻多少有些心虚。
但遇上大事,不用考虑,非汲黯不能顶。
可是眼下的相位上,卫青和霍去病都是武将,虽然他们不是不通文墨的人,让他们负责科举考试事宜,不是特别的合适。
张汤,主父偃也不成。一个两个都是刘彻的近臣而得以身居高位,他们主持科举,引人诟病。
石庆其人,那更是一个糊涂蛋,绝不可能让人负责。
挑来挑去,立规矩的事,得让刘徽来。
刘徽?
“父皇想好了。别到时候您又觉得我做得太多。”刘徽丑话说在最前头,希望刘彻别到时候又心里不舒服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彻眼皮直跳,哪能不懂何意,清咳一声道:“之前不是说好了。”
回来前说过的话,刘彻认为他没有那么快就忘记。
刘徽不许拿着旧事论及。
“是说好了,也给父皇一点反悔的机会,免得我成了恶人。”刘徽眨眨眼睛提醒刘彻,说好的又怎么样,说好的也可以反悔。
刘彻反悔的事还少。
“科举事宜关系重大,不仅是此次,还有明年那一场。”刘彻不可能把关系大汉未来的大事不当回事,所以必然要交给可靠的人。
科举制度是刘徽提出来的,还能有比刘徽更懂科举的人?
加上刘徽多年来办事,从不失手,可见刘徽的可靠。不把事情交给刘徽来办,看看满朝的臣子,有可以取代刘徽的人?
刘徽挑挑眉,“办完科举事宜,尚书令父皇还是夺去了吧。”
官位在身,责任重大,刘徽是那么想的,也一直都是那么做的。
“再议。”刘彻没有答应,科举在明年秋收后才开启,还有一年多的时间,一年多的时间会有多少变故,谁能知道。
“西域那儿出了些事,得让去病走一趟。军中好些年没有调整了,也要让他去调一调。”刘彻算是想起这回事了,赶紧跟刘徽提一嘴。
刘徽早从霍去病那儿知道了,明了刘彻有拿不准的地方,如今和刘徽一提,便是定下霍去病。
“去病的身体康健多了。”刘彻能够看出霍去病身体的恢复,刘徽道:“好些了。”
要不是因为霍去病好些了,刘徽能答应刘彻让霍去病去西域。
“陛下。”方物速度很快,一来一回,刘彻要的盒子拿来了。
刘彻接过,打开一看,里面都是些陈旧的本子,刘彻拿了最上面那一份,三省六部制写得一清二楚,不过,最后面确实如刘徽所说的写了科举制。
“你倒是早准备好了。”一并交上来的,刘彻是看了一半,有一半没看着。
要不是刘徽回来,也不知道刘彻会不会想起来从头到尾的看看上面的内容。
刘徽耸耸肩道:“父皇教得好。”
所谓的准备,都是一步一步走来,一步一步安排的。
刘彻翻看上面的内容,和如今的差不多,只是没有那么细致,有是大方向。
可就是有大方向也够了。
“过几日宫中设宴,算是为你接风洗尘,也好让他们知道你回来了。”刘彻看得差不多,说起别的安排。
刘徽回来都快一个月了,才给她接风洗尘。
“随父皇。”刘徽无所谓的语气,让刘彻感受到她的平静,人是长大了吧,学会内敛了。
但,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原本的刘徽,无论喜与怒都不曾掩饰,而如今在不知不觉间竟然成了这般稳重的样子,喜怒似乎都减少了。
开科举一事,是一件喜事,也是一桩大事。
换成从前,刘徽早已喜上眉梢。
在外人那儿,刘徽让人看不出喜怒,在刘彻面前,从来刘徽都没有掩饰过的。
可如今……
喜欢。
第202章 查到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