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刘彻让刘徽再为尚书令,无人反对。
三省六部制是刘徽提出来的,所以由她出任尚书令,把三省六部的规矩定下。加之她是皇女,居于大将军卫青也让人无可指摘。
瞧她被贬流放后,尚书令的位置一空几年,都无人敢提议谁上去。
卫青一个右仆射兼兵部尚书,除非太子来兼任尚书令,否则没有人能再胜任。
但,太子是能压住卫青不假,六部的人就不一定服刘据了。
太子刘据那么多年并无政绩。
一个无所作为的太子,怎么能让人心服口服?
因此,再一次,刘徽成为尚书令,将要主持又一次取才的改制。
无论乐不乐意,都很清楚,刘彻决定事,刘徽为辅,那么接下来事情一定会办成,谁也别想能够改变。
一个个控制不住拿眼瞅向刘徽,恨不得剐了刘徽。
怎么刚回来就想出那样完美的计划。
刘徽:对不起,都是先人的智慧总结,纯纯属于拿来主义。
“公主的茶不错。”别个人还好,对刘徽泡的茶认为不错,想喝也不敢要。汲黯跟刘徽混久了,心知刘徽是个爽快的主儿,因而眼看各自都退下,当着刘彻的面提一句。
“有几样,汲侍中都尝尝,喜欢哪样再说。”今日不可能让汲黯把所有茶都试完,倒是每一样都可以取些让汲黯带回去,保证汲黯能尝着。
汲黯一眼瞥到连翘拿了好几个罐子上前来,同刘徽拱手,谢过刘徽。
朝臣退去,卫青想的是,他也应该要顺势退下去,怕是刘徽还有别的事要和刘彻商量。
结果刘彻招手让他留下,那意思也直接,刘徽无论有何盘算,卫青并无不能听的。
“科举兴,可限男女?”刘徽直接问,也是提醒刘彻,决定权在他手里。
刘据本来就在想,刘徽怎么开这个口,结果竟然那么直接,多一个字的废话都没有。
刘据感慨无比,刘徽想做任何事都无意要瞒着刘彻。真真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为刘彻谋,为大汉谋,刘徽做到了。
在那样的过程刘徽为自己谋,也为天下的女子谋,亦无可厚非。
刘彻不算意外,在听到刘徽问出时,还是抬眸望向刘徽,似在无声的询问刘徽打算。
“当年姑姑建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世族乱起,从而也让他们祸起萧墙,如此一来,朝廷可以相互制衡,彼时父皇认为此事的可行性太低。科举兴,取人才不拘小节,只看才能本事。女郎们若也参加科举,于世族各家而言,是利是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大汉境内,有女兵,女将,有女侯,也有女官,科举取士,为揽天下之才,何以不能取女郎以用之?”刘徽垂拱而立,一番劝说的姿态,提醒刘彻可以用女郎们对抗世族的郎君。
男女之争,因着男子对女子的压制,从骨子里男子们心里就不认可女子出头。
纵然如今大汉朝对男女的规矩不像后世那样变态,可是女子对男子而言,为母,为妻,为女,却没有太多的人愿意给女子们以一展所学,如男子一般大展宏图的机会。
当年刘徽手里的兵得以被封为女侯,能有女将掌兵,陈荷等女官能够出头,都是在她们立下战功,而且做出功绩的结果下。
刘徽流放的这些年里,再无女子得以出仕。
察举之制也好,征辟之制也罢,就算在刘徽有所作为的情况下,证明女子绝非不如男子,甚至会比男子更出色,都没一个人举荐女子出仕,刘彻也从来不征辟女子,已然是最好的证明。
刘徽一番话,刘彻审视的目光落在刘徽身上,公心在上,刘徽的理由听起来也让刘彻一时间不由想起她的私心。
卫青和霍去病、刘据,目不转睛的望向刘徽,他们都担心。
“孩儿请父皇许女子参加科举,有公心,也有私心。公心,如方才同父皇所言,让世家贵族自先内斗,朝廷用人不拘一格,世家贵族中的人未必愿意让女子出仕。科举讲究的是公平,以公平取人才,是为治国安天下。于父皇而言,性别重要吗?”刘徽不避讳承认自己的小心思,但这公心上,她也要问问刘彻,他避讳用女子吗?
刘彻笑了,刘徽继续道:“大汉的公主,大汉的女子,在父皇的手里大放异彩。女子想要立足于这世间,比起依靠家族的郎君,她们唯一可以依附的是父皇。”
此话落下,说到刘彻的心坎上了。
只能依附他而生的人,将完全为他所用。
刘徽抬眸瞄了刘彻一眼,坦然道:“至于孩儿的那点私心,为天下女子一争,也为自己留后路。”
留后路一说出来,气氛一凝。
卫青低下头。可是,刘徽不应该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吗?
刘彻张了张嘴,想解释,话到嘴边又都咽了回去。
敢说出为自己留后路的刘徽,难道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
不管是对刘彻亦或者是刘据,刘徽为自己留一条后路有何不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天下女子若都有出仕为官的机会,如此,天下人便不会只将目光落在我的身上。”刘徽解释她为何选择用这样的法子为自己留后路。
当女子出仕为官成为平常时,也就不足为奇。天下人对刘徽掌权一事也不会再过多关注。
刘彻不能不承认,刘徽承认的私心,让他不由的考虑,要不要给刘徽留后路。
随着刘徽不再作声,刘彻似在沉思,在场的人都安静不语。
此事的决定权在刘彻,刘彻会做什么决定,刘徽该说的已经说透。如果他不愿意让女子出仕,给女子参加科举的机会,他们谁开口劝来都没有用。
刘彻是一个独断专行的皇帝,不会允许任何人威胁他。
当年的刘徽,功太高了,正因如此,才会让刘彻企图压压她。
谁都想不到刘徽的反应那么大,宁可拼着一死也要为周五而争。
她争的究竟是什么,或许只有刘徽自己最清楚。
“朕要是不同意女郎参加科举呢?”刘彻直勾勾的盯着刘徽。
刘徽耸耸肩道:“那会让父皇错过很多好戏。对付世族,分而治之,如何分,如何让他们相争相斗,让不让女郎们参与,有一定的份量。”
没错,事情就是如此。
决定权在刘彻手里不假,可怎样能够让天下变成刘彻想要的样子,又怎么样才能更好的控制整个天下,刘彻尝试过很多办法,利与弊,用不着刘徽给刘彻细说,以刘彻的聪明,一看便知。
想明白这一层的刘徽,回答完刘彻的问题,不再多言的等着刘彻的决定。
刘彻听着刘徽平静无波,事事都由他来决定的语气,不得不说,刘彻心里挺高兴的。
高兴之余,刘彻望向刘徽道:“此事在天下女郎参加。朕不要求。”
不要求的刘彻,就是放任。
“父皇若是放任不管,那我会让身边的女郎都参加科举。”刘徽有言在先,她焉能放过大好的机会。
刘彻一滞,卫青不受控制的屏住呼吸,想看刘彻的反应,又不敢看刘彻的反应。
在这个时候,刘彻挥袖道:“随你。”
两个字落下,让在场的所有人的心都得以放下,终于得一句准话了。
“孩儿代天下女郎谢过父皇。千秋万代都会歌颂父皇的胸襟,容人之量,用人之德。”刘徽躬身以谢之,一番拍马屁的话落在刘彻的耳朵里。
刘彻想,也对,天下的女郎可以出仕为官,能够为将为侯,在他这儿若是成了制,亦无不可。
倘若世间的女郎都像刘徽一样好用,可用,用之何妨。
“去看你母亲吧。”好听的话刘彻听进耳朵里,那也只是听听,卫子夫身体不适,怕是一个个都惦记着,他不准备想去,不好拦着不让他们去的。
起身离去,刘彻头也不回。
“恭送陛下。恭送父皇。”四人都一道起身相送。
刘彻挥挥手让他们各自散去,事情就此定下。
刘徽的神情如常,未因说服刘彻而变得高兴,平静无波的面容,好像不过是一桩再寻常不过的事。
卫青注意刘徽的神色,发现刘徽的反应实在平淡,一想刘徽也不小了,当年那一个喜形于色的孩子如今也渐渐变得沉稳,倒也是没有不对。
“舅舅要跟我们一起去看母亲吗?”刘徽无视卫青打量的目光,仅是相询。
卫青应一声,一行四人往卫子夫的院子去。
刘徽一眼扫过刘据问:“母亲因为何事发愁?”
能让卫子夫忧思过重的事绝不是小事,刘徽不能不问。
刘据的视线落在卫青身上,瞧那模样还跟卫青扯上关系?
卫青察觉刘据的目光有些莫名的。无声相询。
“和卫登表哥有关。”刘据不能不说,事情早晚也会传出去的。卫青到时候也会知道。
一听和卫登有关,卫青一愣。
刚开始刘徽的反应还好,骤然停下,刘徽眼中闪过精光,“阿适?”
能让卫子夫忧思过重,跟卫登还扯上关系的人独一个刘适。
卫青……也想到这一层了。
可是,孩子们的事,尤其是刘适和卫登、陈爵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长辈们都头痛的。无奈刘适自刘徽当年被贬后,再回封地,没有再入长安。
陈爵和卫登能
第201章 女子可以参加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