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55章 《方言的拓扑学》[1/2页]

粤语诗鉴赏集 汉字靓仔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方言的拓扑学》
     ——论《我哋嘅元宇宙》中的语言实验与存在解构
     文/一言
     一、音韵的形而上学
     诗歌开篇34;世界系你哋嘅/系佢哋嘅,嘟系我哋嘅34;采用粤语特有的多重否定句式(34;嘟系34;),在语音层面构建巴赫金所谓的34;复调宇宙34;。每个34;嘅34;字尾音构成德里达笔下的34;差延34;(différance)效果——当普通话用34;的34;完成静态归属时,粤语通过声调曲折(高降调的34;嘅34;)实现动态占有。这种音韵哲学可追溯至《淮南子》34;声比则应34;的共振理论,诗人将九声六调转化为认知世界的声学棱镜。
     第二段34;你系高,佢嘅长,我够广34;运用粤语特有的比较句式(34;够广34;替代34;更广34;),在语法间隙植入梅洛庞蒂的34;身体空间性34;。三个单音节形容词形成拓扑学意义上的克莱因瓶结构——34;高/长/广34;在粤语声调中分别对应阴去(33)、阳平(11)、阴上(35),构成不可定向的诗性空间。这种语言策略令人想起张枣《镜中》的34;梅花便落了下来34;,但树科通过方言音系实现了更彻底的物象解构。
     二、语法的存在论剧场
     诗中34;有冇34;的辩证反复(34;喺有冇嘅,虚实嘅34;)形成海德格尔34;此在34;(Dasein)的方言注脚。粤语独有的34;有34;字句(如34;有得时间34;)与否定词34;冇34;构成拉康式的34;匮乏的辩证法34;——当普通话用34;是否34;进行二元判断时,粤语的34;有冇34;系

第655章 《方言的拓扑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