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27章 《方言的抵抗和诗意的栖居》[1/2页]

粤语诗鉴赏集 汉字靓仔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方言的抵抗与诗意的栖居》
     ——论树科《后人类啲时代》中的语言政治与存在焦虑
     文/元诗
     在当代汉语诗歌的星空中,粤语诗歌犹如一颗独特的脉冲星,以方言的节奏在主流话语的引力场中倔强地闪烁。树科的《后人类啲时代》正是这样一首充满语言自觉与文化抵抗意识的诗作,它通过粤语这一方言载体,对后人类时代的文化殖民与存在危机进行了深刻的诗学反思。这首诗不仅是一曲关于技术霸权的挽歌,更是一场通过方言诗学展开的文化保卫战。当我们深入剖析这首诗的语言肌理与思想脉络时,会发现其中蕴含着对海德格尔34;语言是存在之家34;命题的当代回应——在智能时代,唯有守护方言的多样性,才能为人类精神保留最后的栖居之所。
     诗歌开篇即以粤语特有的语法结构和词汇展开叙事:34;话系工业,科技,智能/个啲网文,科幻,涂鸦34;。这种语言选择本身便构成了一种文化姿态。粤语作为汉语族中最古老的方言之一,保留了中古汉语的声韵系统与语法特征,堪称34;活着的语言化石34;。诗人刻意避开普通话的表述习惯,采用34;话系34;(说是)、34;个啲34;(那些)等粤语特有词汇,在诗学层面上重构了本雅明所说的34;纯语言34;(reine Sprache)理想——那种未被技术理性污染的、与存在直接相连的原初语言状态。在34;工业,科技,智能34;这些全球化的技术话语面前,粤语成为了一道文化的防波堤,抵御着技术理性对语言多样性的侵蚀。
     诗中34;仲喺自己,谂谂噈啱34;(还在自己,想想就合适)一句,通过粤语副词34;仲喺34;(还在)与34;噈啱34;(就合适)的搭配,呈现出一种方言特有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与普通话的线性逻辑形成微妙差异,暗示了技术时代被边缘化的另一种认知可能。法国哲学家德勒兹曾提出34;少数文学34;(minor literature)概念,认为边缘语言往往能打破主流语言的符号专制,释放更丰富的表达潜能。树科的粤语诗写正是这种34;少数文学34;的生动实践,在34;后人类时代34;的普遍性叙事中撕开了一道差异性的裂缝。
     诗歌第二节将存在焦虑推向更深层面:34;后人类时代,我哋/命运嘅终极挣扎嘅时间?34;。粤语结构助词34;嘅34;的重复使用,创造出一种叩问命运的节奏感。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哈贝马斯式的交往理性问题:在技术主导的34;后人类时代34;,人类是否还能掌握自身命运的阐释权?34;唔知佢哋系仙姑吧/仲喺话,佢哋直头先生?34;(不知道他们是仙姑呢/还是说,他们直接是先生?)这一疑问句式,通过粤语特有的语气助词34;吧34;与34;仲喺话34;的搭配,表达了对技术主体身份不确定性的深刻忧虑。德国哲学家京特·安德斯(Günther Anders)在《过时的人》中指出,技术发展已使人类成为自己造物的奴隶,这一洞见在树科的诗中获得了方言诗学的独特表达。
     当诗歌触及34;人类原罪,到咗十恶不赦空间34;这一主题时,粤语完成词34;到咗34;(到了)的使用赋予了这一哲学命题以地域性的情感重量。这既是对奥古斯丁原罪论的当代回应,也是对技术异化的道德批判。在普通话的表述中,34;到了34;是一个中性的时间标记,而粤语34;到咗34;却蕴含着34;抵达不可逆转临界点34;的情感张力。阿多诺在《否定辩证法》中警告,技术理性正在消解人的道德主体性,树科通过方言的感性力量,使这一哲学警告获得了更鲜活的诗学呈现。
     诗歌第三节的知识论反思同样耐人寻味:34;我哋嘟有啲咁多嘅知识34;(我们都有这么多知识)。粤语程度副词34;咁多34;(这么多)与普通话的34;这么多34;在语义上虽相近,但其发音的绵长感却强化了知识膨胀带来的反讽效果。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类拥有的知识量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巨大反差,34;不可逆嘅大瘟疫,地球爆炸34;等危机依然悬而未决。海德格尔曾批判现代技术将世界转变为34;持存物34;(Bestand),树科的诗句则通过方言的陌生化效果,让我们重新意识到这种技

第427章 《方言的抵抗和诗意的栖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