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96章 匠籍保全[1/2页]

巴图虎 青灯轻剑斩黄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796 章:匠籍保全(至元四十二年夏?波兰边境)
     那拉珠尔组建的 “甄别队” 含三类人:蒙古千户绰罗斯(掌军纪)、汉人工头王铁山(辨技艺)、波斯通事阿里(译方言)。入波兰诸城前,他先在营中设 “识匠宴”,让王铁山演示 “辨匠三法”:观手(工匠指节多老茧)、验具(工具磨损处有独特印记)、考技(让铁匠锻打马蹄铁辨火候)。
     首入桑多梅日城时,绰罗斯按那拉珠尔令,将全城成年男子集中于广场。王铁山蹲身细看众人手掌,忽见一布衣汉子掌心有斜向老茧,便问:“会做弩机?” 汉子惊道:“你怎知?” 原是城中军械坊的弩匠彼得,因藏起刻有坊徽的凿子被误归农夫。王铁山取来凿子,见柄端刻着波兰王室徽记,当即在名册上改注 “军匠”。那拉珠尔在旁记:“匠人之藏,不在言语在筋骨,需以细察破之。”
     甄别中最棘手的是 “无印记者”。波兰铁匠伊万称祖传铁砧刻有家族徽记,却被绰罗斯质疑:“无官府烙印,何以证非盗来?” 双方争执时,阿里捧出《波兰工坊志》(战前密探所获),翻到 “伊万家族” 页,记着 “砧面有三瓣蔷薇纹”。验看果然吻合,那拉珠尔却令:“烙上虎首小印,方准入册。”
     伊万死死护着铁砧:“此乃祖父所铸,绝不可毁!” 王铁山献策:“可在砧底补烙,不损纹饰。” 当滚烫的虎首铜模按在砧底,伊万闭眼垂泪,却见那拉珠尔命人取来蜂蜜水:“涂在烙印处,可防生锈。” 这般软硬兼施,让原本抗拒的工匠渐信 “印记非羞辱,乃护身符”。
     拔都的《护匠令》刻在铁甲片上,悬于各作坊门楣:“兵卒入坊需持‘匠引(那拉珠尔签发的竹牌),擅取一针一线者,斩;强令工匠制私物者,断指。” 首犯是蒙古百户巴图,他趁夜闯入织布坊抢丝绸,被绰罗斯当场擒获。
     帐前审判时,巴图喊:“我是黄金家族旁支!” 拔都冷笑:“纵是皇亲,亦不能坏我军法。” 令亲兵按《护匠令》斩于坊前,悬首三日。但那拉珠尔暗加一条:“若遇军情急,可征调工匠,需登记所做之物,战后加倍补偿。” 一次蒙古骑兵的马鞍断裂,军匠营一时忙不过来,他便持 “急造令” 调彼得等弩匠帮忙,事后每人赏羊皮两张,注明 “代马鞍料”。
     军匠营按 “技艺等级” 分区:甲区(军匠)住石屋(防火),配铁砧、熔炉;乙区(民匠)住木房,置纺车、陶轮;丙区(学徒)住草棚,每日需向师傅请安。王铁山按汉地 “师徒制” 立规矩:“学徒三年期满,需献‘出师作(代表作),经三名校验官认可方能升匠。”
     波兰陶匠卡佳初到丙区,因不懂蒙语被汉匠排挤。那拉珠尔让阿里传话说:“谁教她做蒙古皮囊壶,免其半月劳役。” 汉匠李陶娘应下,三日后卡佳做出的壶既保蒙古样式,又在壶嘴加了波兰传统的藤蔓纹,竟被拔都选为 “传令兵水壶”。李陶娘对王铁山道:“这姑娘的手,比咱汉地丫头还巧。”
     改良寒地甲胄时,王铁山坚持 “汉法淬火”(铁器烧至发白入桐油),波兰铁匠嗤笑:“我等用羊脂淬火,甲片更韧。” 那拉珠尔设 “竞技台”,让双方各造十副甲,用同样力道的石锤击打。汉法甲片虽硬却易裂,波兰甲片柔韧却变形。
     当夜,王铁山偷去看波兰工匠淬火,见他们往羊脂里掺了马尾灰。波兰铁匠也瞅见汉匠往桐油里加了硝石。那拉珠尔得知后,命人将两法并施:先按汉法烧至发白,入掺硝桐油,再用波兰法涂马尾灰羊脂。新甲制成,石锤砸过只留浅痕,拔都大喜,赏王铁山与波兰工头各一锭虎头银,却暗中让阿里记下两法配比&

第796章 匠籍保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