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91章 宋使北渡[2/2页]

巴图虎 青灯轻剑斩黄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蒙古匠人教不会。” 文天祥答:“工匠可派,需立契:不得强留。” 双方争执三日,最终议定:宋方出回春散百瓶、织锦匠十人,换宋俘五百、互市权一年;文书用双语书写,各执一份,萧虎特意在宋方那份上盖汉印(虎首堡印),在蒙古那份上盖蒙印(西征军印)。
     夜深人静时,文天祥对陈容道:“萧虎要工匠,是想本土化织锦;要回春散,是为西征备伤药。此人步步为营,绝非易与之辈。”
     第三夜,萧虎屏退左右,与文天祥在帐外篝火旁对谈。“先生看这星空,” 萧虎指北斗,“蒙古人认‘腾格里(天),汉人认‘北斗,其实是同一群星。” 文天祥反驳:“星虽同,观星者不同 —— 夷夏之防,如昼夜之分。”
     萧虎取来《孙子兵法》与《蒙古秘史》,并排放在石头上:“两书皆言‘胜,一讲权谋,一讲勇力,合用便无敌。南朝总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却不知临安的君臣,连襄阳都守不住。” 文天祥怒道:“我朝虽弱,却有陆秀夫、张世杰等忠臣,断不似尔等朝秦暮楚!”
     萧虎忽然起身,指着行营外的汉蒙兵卒:“他们共守此营,汉兵造弩,蒙古兵驯马,谁是夷?谁是夏?” 篝火噼啪作响,映着两人的影子,一个挺拔如松,一个沉毅如石。临别时,萧虎赠文天祥一把蒙古刀(柄嵌碧玉,却是汉地工匠所制):“刀不分胡汉,能保国者,便是好刀。”
     在营中盘桓的十日,文天祥考察了五处关键场所。军器坊内,汉匠李铁牛正教蒙古学徒 “百炼钢法”(“烧红后需冷水淬三次,否则易折”),而波斯匠人则演示 “大马士革纹” 锻造术,两种技法在同一炉前交融。陈容画下这一幕,注:“北境工匠,已能融会贯通。”
     学堂设在废弃的教堂内,蒙汉孩童同坐,课本是萧虎命人编的《双语启蒙》:蒙文在上,汉文在下,第一课是 “守土”(蒙古文意为 “家园”,汉文意为 “疆土”)。李夫子用蒙语解释 “三人行必有我师”,蒙古孩童听得入迷。文天祥见墙角堆着《论语》与《蒙古源流》,知萧虎有意融合文教。
     军营操练更具深意:黎明时,汉兵练 “八段锦”(强身),蒙古兵练 “骑射”(备战);午后合练 “步骑协同”(汉兵列枪阵护左翼,蒙古兵策马冲右翼)。帖木儿对文天祥道:“先生看,这般配合,比单一兵种强十倍。” 文天祥默然 —— 南朝军队向来重步轻骑,难怪屡败。
     第五日晚宴,帖木儿故意提起:“大汗近日遣使,要萧将军献江南工匠百人。” 萧虎未接话,周显却道:“基辅工坊刚起步,恐难从命。” 席间气氛骤紧,蒙古那颜多是拔都旧部,纷纷附和帖木儿:“大汗之命,不可违。”
     文天祥敏锐察觉,萧虎虽掌北境,却仍受汗廷掣肘。宴后,曾为宋吏的文书官偷偷递来纸条:“拔都欲夺互市权,萧将军力拒。” 次日,文天祥见萧虎帐前多了十名佩 “虎符” 的亲卫(甲胄刻独虎纹,与拔都的狼徽不同),知是防备内部异动。
     离营前夜,王炎在驿馆外截获一封密信(蒙古文),译出是拔都写给阿合马的:“若宋使与萧虎密谈,即报。” 文天祥将信烧毁,对众人道:“北境并非铁板一块,这是南朝的机会,亦是危机。”
     按萧虎之意,使团可留居三月,观春耕与商路盛况。陈容主张留下:“可绘更多舆图,探清虚实。” 刘默却反对:“久留恐被猜忌,且药材样本已收集完毕。” 争执不下时,文天祥取出密诏:“贾相要‘双虎并立的实情,如今已知萧虎与拔都有隙,当速回禀。”
     临行前,萧虎送来三份厚礼:给理宗的 “多瑙河明珠”(鸽卵大,嵌金托)、给贾似道的 “虎皮屏风”(拼接十二张幼虎皮,显尊贵)、给文天祥的 “双语诗集”(蒙古谚语与唐诗对照)。礼物分等,心思昭然。萧虎亲自送行,至渡口时道:“若南朝愿真心互市,可派商队走黑海航线,绕开大都。” 这是暗示可与南宋建立秘密通道。
     文天祥拱手:“将军之谊,某当带回。” 上船时回望行营,见萧虎仍立在岸边,虎皮袍在风中猎猎作响,忽然明白:此人既是南朝的潜在盟友,更是最可怕的对手。
     返程沿原路南下,文天祥让陈容重点绘制民生景象。在真定驿站,见墙上贴 “站户奖惩榜”:汉民张三因 “三月无驿马死伤”,赏布二匹;蒙古户李四因 “延误公文”,罚羊一只。王炎问驿卒:“汉蒙同罚?” 答:“萧将军有令,在驿站,只论职守,不论族别。”
     过济南农舍,见汉民与蒙古牧户共修水渠(汉民掘土,蒙古人运石),田边木牌写 “均水法”(蒙汉双语,规定灌溉顺序)。文天祥让刘默记录:“北境农桑,已非昔日荒芜。” 至扬州商市,见铺中竟有 “虎首银锭” 流通,商人说:“这锭子成色足,比官银还值钱。”
     抵临安前夜,文天祥整理《北使录》,在扉页写下:“萧虎治北境,如虎踞山,看似凶猛,实则有章法。南朝若只以‘夷狄视之,必遭大祸。” 窗外的秦淮河依旧流淌,只是他眼中的天下,已不再是简单的 “夷夏” 二分了。
    喜欢。
  

第791章 宋使北渡[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