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91章 宋使北渡[1/2页]

巴图虎 青灯轻剑斩黄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791 章:宋使北渡(至元四十二年?多瑙河畔行营)
     临安皇城的春雨打湿了礼部衙署的青石板,文天祥接过密诏时,指尖触到诏书上 “便宜行事” 四字,心中已知此行凶险。使团十二人皆是精挑细选:通事王炎(曾在真定学蒙古语,兼习波斯文)、医官刘默(携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实则记录沿途药材分布)、画师陈容(奉命绘制北地舆图,尤重关隘)、护卫六人(皆为襄阳降卒,熟悉蒙古军制)。
     临行前夜,宰相贾似道在私宅召见,屏退左右后低语:“若见萧虎,可许以‘淮东节度使之职,若其不愿,便探其与蒙古汗廷的嫌隙。” 递来的国书用锦盒封存,外层写 “通好”,内层却藏着 “联虎抗蒙” 的密语。文天祥望着窗外的秦淮河,知这十二人肩负的,是南宋最后的喘息之机。
     出发那日,扬州码头的风带着水汽,使团的船挂着 “市舶司” 旗号(掩人耳目),舱底却藏着二十匹蜀锦、十箱瓷器 —— 既是礼品,亦是试探萧虎对南宋物产的态度。文天祥站在船头,见岸边送行的官吏中,有人悄悄比了个 “谨行” 的手势,他默默点头,将密诏贴身藏好。
     渡黄河时正值三月,冰凌撞击船板如擂鼓,船夫是蒙古驿吏指派的汉人老王,哆哆嗦嗦道:“这冰棱能戳穿船底,往年要四月才敢渡。” 文天祥命护卫将瓷器箱移至舱中,减轻船舷重量,又让王炎给驿吏送两匹绸缎:“请多派两艘破冰船护行。” 驿吏见蜀锦成色上佳,果然加派船只,船头铁犁撞碎冰凌的声响,成了渡河时的背景音。
     行至太行山隘口,遭遇假扮商旅的盗匪(实为蒙古贵族私兵),为首者见陈容绘制的舆图,厉声问:“为何画关隘?” 文天祥答:“画师猎奇,闲时涂鸦。” 护卫趁其不备,甩出襄阳特制的 “绊马索”(细如绳,韧如钢),将盗匪绊倒。正欲交手,蒙古巡哨赶到,为首百户见是宋使旗号,喝退盗匪:“萧将军有令,宋使过境,若有惊扰,斩!” 文天祥暗中记下:萧虎在北境的威慑力,竟能及于此。
     第七次边检在草原与多瑙河交界的 “铁门关”,千户阿合马翻出陈容的画稿,见其中一幅画着蒙古兵操练,笔法精细,怒道:“此乃军机!” 文天祥从容道:“画中兵卒甲胄不全,显是虚构。” 阿合马将画稿举到阳光下,见墨迹未干(确是昨日所画),才悻悻归还。过关后,王炎低声道:“那千户袖口绣着拔都的狼徽,恐是故意刁难。”
     多瑙河畔的行营由五十顶帐篷组成,中央大帐(萧虎议事处)用黑牦牛毛织成,顶缀鎏金虎首(角长三寸,按蒙古量制)。文天祥被引入时,正遇萧虎与诸将议事,帐内弥漫着马奶酒与墨香的混合气息。
     虎皮椅左列的蒙古那颜皆着 “质孙服”(腰线紧收,便于骑射),腰间腰刀的柄缠驼毛(越粗者军功越着);右列汉臣则穿圆领袍,袖口宽一尺二寸(宋制文职样式),手中笏板按品级分玉、木、竹三等。帐中悬挂的 “双虎护境” 旗,左半绣蒙古式虎(张口露齿),右半绣汉地虎(闭目蓄势),旗杆是拼接而成的 —— 蒙古黑檀与汉地紫檀各占一半。
     文天祥特别留意案上器物:蒙式银壶(刻西征路线)与汉式端砚(砚池雕龙纹)并置,烛台是波斯样式(底座嵌绿松石),却插着中原的蜂蜡。萧虎见他目光扫过这些,笑道:“北地杂糅,器物亦然,先生见笑。” 文天祥答:“器物无分胡汉,合用便好。” 心中却暗记:帐内陈设,恰是萧虎权力格局的缩影 —— 兼容并蓄,却暗藏制衡。
     呈递国书时,萧虎接过锦盒,指尖在 “大宋皇帝致书北境大帅” 的封皮上停顿片刻,忽然掷于案上:“南朝文书,竟称本帅为‘大帅?” 左列那颜齐声怒吼,帖木儿按刀道:“当称‘大元北境都元帅!”
     文天祥躬身道:“我朝与蒙古尚未通好,按旧制,对北境将领统称‘大帅,非不敬也。” 萧虎冷笑:“旧制?本帅三年前已受大汗册封‘都元帅,南朝消息未免太滞后。” 僵持间,周显出列:“可改‘北境都元帅,既合大汗封号,亦不违南朝文书体例。” 文天祥瞥了周显一眼(此人袍角绣着暗纹,似是南宋旧吏),知是台阶,便顺水推舟:“可按将军之意修改。”
     修改国书时,文天祥见文书官用的是蒙古特制的 “双色笔”(一端狼毫写蒙文,一端羊毫写汉文),忽然问:“将军帐中,汉蒙文书并用?” 萧虎答:“军情用蒙文(速),民政用汉文(细),各取所长。” 这看似平常的回答,却让文天祥心头一震 —— 此人对汉蒙优劣的认知,远超南朝士大夫的想象。
     谈及边境互市,文天祥提出:“愿以蜀锦、茶叶换归宋俘三千。” 萧虎端起马奶酒,半晌才道:“宋俘多在大都为奴,本帅可调回五百,需用‘回春散(南宋秘制金疮药)交换。” 刘默在旁记:“回春散配方需保密,可换以普通金疮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萧虎似看穿其心思,道:“要真药,否则免谈。” 又补充:“可许南朝在基辅设‘互市点,但需派工匠教北地织锦 —— 本帅听说,蜀锦的‘妆花技法

第791章 宋使北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