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虎王” 的来历 —— 是蒙古宗王?还是被重用的异族人?答案比战场上的刀光更令人不安。
贵族斯瓦托佩克在账本夹层藏着给儿子的信,用波兰语写道:“蒙古兵占我庄园时,竟未烧粮仓,只取了三成粮,说是‘虎王令,留口粮。他们看账本比税吏还细,问哪块地种麦、哪块产麻,倒像是要长驻。” 他叮嘱儿子:“藏好金银,但别惹匠人 —— 蒙古兵对铁匠比对咱客气,听说虎王最看重能打铁造箭的。”
信中还透露:蒙古军让贵族继续收租,却要抽一成上交,“说是‘保护费,不交就撤去虎牌护佑”。斯瓦托佩克捏着信纸发抖:“这虎王比杀进来的将军更可怕 —— 他不毁你的家,却要你乖乖听话,像驯兽般。” 这种无形的控制,让习惯了刀剑相向的贵族们无所适从。
汉商王茂的商队行至黑海沿岸,逢人便讲 “虎王令”:“咱中原去的匠人,在波兰城破时都揣着虎牌木片,蒙古兵见了就敬礼 —— 那牌上的虎纹,跟咱老家虎头堡的一模一样。” 他掏出块备用木牌(自己刻的仿品),“萧将军早算到会有这一日,教咱带足了这物件,说是‘既是护身符,也是咱汉人的脸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商队的 “警示录” 里新增一条:“入波兰境,见蒙古军勿慌,若为匠人,可示虎牌;若为商旅,提‘东方虎王名号,言明贩茶叶丝绸,多能通融。” 王茂特意叮嘱伙计:“讲故事时多提‘不屠,少提‘西征,免得惹麻烦。” 这些话顺着商路传回中原,河南巩县的铁匠铺竟开始打制仿虎牌的挂件,说是 “能保远行平安”。
波斯商人阿合马在撒马尔罕的市集上说:“那东方虎王,左手持剑,右手持牌,剑斩顽抗者,牌护顺服人。波兰的教士把他画成有双翼的王者,说他能听懂百种语言,连飞鸟都为他传信。” 他比划着虎牌的模样,说成 “黑檀木镶宝石,夜里会发出虎啸”,引得围观者阵阵惊呼。
这些添枝加叶的传言里,虎王成了 “智慧与力量的化身”。有西域王廷派使者随商队西行,想求虎牌作为通好信物;也有教派认为虎王是 “末日审判的先驱”,派人去波兰一探究竟。阿合马看着商机渐起,暗自窃喜 —— 他卖的 “虎王画像”,其实是照着波斯王子的模样画的。
罗马教廷收到约翰修士的报告时,正值复活节前夕。这份用拉丁文写就的羊皮卷,首次出现 “Tiger King of the East” 一词,描述道:“其人统领蒙古军一部,颁令不屠匠人、妇幼与教士,以黑檀虎牌为记。所到之处,教堂无损,匠人受敬,百姓虽惧其威,却感其恩。”
报告详细记录了虎牌的形制:“方五寸,刻双虎护幼纹,背刻汉字‘守与蒙古文‘护,持牌者可免兵祸。” 约翰推测:“此令或为笼络人心,其志不在劫掠,而在收服诸城。” 教廷将报告存入 “东方异闻档案”,教皇批注:“需查清此人是否愿与教廷通好,可遣使者携圣物前往。” 遥远的东方虎名,开始牵动罗马的神经。
桑多梅日城的残垣上,不知何时被人凿了块石碑,碑顶刻着简化的虎纹,下方是波兰文祷词:“愿东方虎王的令旗永远飘扬,护佑吾等远离刀兵。” 凿碑的痕迹很新,像是铁匠或石匠的手笔 —— 他们是 “三不屠” 令的直接受益者。
瓦伦路过时总会摸一摸碑上的虎纹,粗糙的石面被无数手掌磨得光滑。有蒙古兵见了,竟未拆除,只是用炭笔在旁边画了个更大的虎头。后来,这石碑成了城中隐秘的地标,母亲哄孩子时会说:“再哭,虎王就不护着咱了。” 东方来的虎名,就这样以最朴素的方式,融进了波兰诸城的日常。
喜欢。
第784章 东方虎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