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4 章:东方虎名(至元四十二年?波兰诸城)
桑多梅日城破那日,铁匠瓦伦正抡锤打铁,忽闻喊杀声震耳。蒙古兵涌入铁匠铺时,他以为必死无疑,却见为首者举着块黑檀木牌,牌上双虎护幼纹在火光中发亮。“匠人留活!” 兵卒粗声喝令,将他与其他铁匠赶到教堂后院。三日后瓦伦获释,怀里被塞了块小木牌(仿虎牌形制,刻 “匠” 字),凭此牌可出入营地领粮。
冬夜围炉时,瓦伦总向邻里比划虎牌模样:“那木牌比国王的印章还管用,兵卒见了就收刀。” 他摩挲着虎口的疤痕(那日被飞溅的火星烫伤),“他们不抢铁砧,还问我会打马掌不 —— 后来真让我带人修了百副马蹄铁,给的粮够全家吃半月。” 邻人追问 “虎王” 模样,瓦伦摇头:“没见过,只听兵卒说,是发这牌的将军不准乱杀人。” 消息像炉烟般飘出街巷,渐成 “黑虎牌护命” 的传奇。
面包师卡齐米日没见过虎牌,却把瓦伦的故事编得活灵活现。他揉面时对排队的顾客说:“那牌是东方神木所制,夜里会发光,虎纹一动,蒙古兵的刀就举不起来。” 有孩童追问 “虎王是不是长着虎头”,他拍着面团大笑:“比虎头还凶,却偏护咱百姓 —— 前日见个蒙古兵给冻饿的小丫头递饼,说是虎王令,不准饿死人。”
这些添油加醋的故事在市集疯传:有人说虎牌能驱邪,挂在门楣可防兵祸;有人说虎王原是中原的神将,奉旨来管蒙古兵。卡齐米日偷偷在面包上烤出简化的虎纹,买的人竟多了三成。他悄悄对瓦伦说:“管他真虎假虎,能让家人活命,就是好虎。” 瓦伦虽觉荒唐,却也默认了这善意的演绎 —— 恐惧中的百姓,总得找个寄托。
桑多梅日大教堂的地窖里,修士耶日正用鹅毛笔在羊皮卷上记录:“至元四十二年春,东方蒙古军破城,持黑虎牌者传令:不屠匠人、不害妇幼、不毁教堂。吾等率妇孺避于钟楼,见兵卒过教堂门皆绕行,有顽童掷石击之,亦不追。” 他特意画出虎牌形制:“方五寸,黑檀木,双虎环护幼雏,阴刻异文(后知为蒙古字与汉字)。”
卷中还记有亲历细节:蒙古军中有穿异服者(汉人),见教堂十字架会颔首;分发粮食时,教士可优先领取,用于救济贫弱;有兵卒向他讨水,用生硬的拉丁语说 “虎王令,护天主徒”。耶日在页边批注:“此虎王非嗜杀之辈,其令严明,竟胜西欧诸王。” 这份档案被封入橡木盒,与《圣经》同置,成为教堂秘藏。
主教伯纳德在弥撒时,把萧虎称作 “东方来的护佑者”。他站在讲台上,举着耶日画的虎牌摹本:“天主以神秘方式遣使者,此虎王虽信异教,却行圣徒之事 —— 不杀无辜,保护教堂,正如大卫王守护耶路撒冷。” 信众听得入迷,有人低声祈祷:“愿虎王庇佑吾城。”
私下里,伯纳德对耶日坦言:“称他为护佑者,是让百姓少些恐惧。” 他曾在蒙古军营见到那拉珠尔,对方递来的文书上盖着虎纹印,竟写着 “教堂财产免缴”。“他们需要匠人冶铁,需要我们安抚民众,” 伯纳德抚摸着十字架,“这虎王的权谋,比刀剑更有力。” 此后,波兰诸城的教堂都悄悄备着虎牌摹本,遇兵祸便悬于钟楼。
波兰国王收到立陶宛公爵的密函时,壁炉里的火正旺。函中用拉丁文写道:“蒙古军中有‘虎王者,发‘三不屠令,实乃权谋:护匠人以充其军械,护妇幼以安民心,护教堂以借教士之威。桑多梅日已为其冶铁三月,输粮千石,此非仁慈,乃以恩养威。” 附页是虎牌拓片,公爵批注:“牌上双虎护幼,恐是示其欲长治,非仅劫掠。”
国王召来谋士商议,有人主张 “借虎王之力制衡其他蒙古将领”,有人担忧 “此令是诱降之计”。最终国王在密函上批:“暂观其行,密令诸城匠人假意归附,实则拖延时日。” 贵族们的情报网开始运作,打探
第784章 东方虎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