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 章:西陲稳固(至元三十九年清明后?虎首堡议事厅)
清明刚过,帖木儿亲率亲兵测试烽燧联动。他在虎首堡主堡升起 “黑烟信号”(代表敌军袭扰),命人计时。第一座烽燧(距主堡十里)在两刻钟后响应,黑烟直冲云霄;半个时辰内,十二座烽燧全线传讯,最远的 “野狼谷烽燧” 也如期冒烟。测试中却发现 “黑风口烽燧” 信号微弱 —— 守卒称 “风大吹散烟雾”。帖木儿当即命人改造:“烽燧顶加铁皮风障,烟筒加高五尺,确保十里外可见。” 汉人百户张勇补充:“可加‘鸣锣配合,烟起则锣响,双信号更稳妥。” 三日后二次测试,信号传递误差缩至一刻钟内,帖木儿在防务册上批注:“联动有效,但需每月演练一次。”
议事厅内摊开基辅周边防务图,萧虎用朱笔圈出三处 “险地”:野狼谷(谷深林密易藏伏兵)、黑风口(狭窄通道难展开)、河畔渡口(春季冰融后无屏障)。帖木儿主张 “增兵驻守”,周显却持不同意见:“增兵需耗粮,不如筑防御工事。” 最终定 “三策”:野狼谷设 “暗哨台”(隐蔽于树梢,可监视谷口),黑风口筑 “鹿角障”(交错排列带刺松木,阻骑兵冲锋),河畔渡口造 “浮桥寨”(可拆卸木桥,夜间收桥防偷袭)。张勇领命监工,在野狼谷暗哨台加装 “绳梯收放装置”,确保哨卒遇袭可快速撤离,半月后工事完工,帖木儿巡查时赞:“这般布置,便是小股敌军也讨不到好。”
周显捧着厚厚的考绩册走进议事厅,册中按 “三善” 分类:“一善” 为治安(盗匪案件数量),“二善” 为赋税(征收完成率),“三善” 为民心(民众投诉量)。每善分上中下三等,综合评定等级。鲍里斯的册页上记:“盗匪案较上月降五成(一善中),赋税收九成五(二善上),投诉三件皆涉催缴过急(三善下)。” 安德烈则是:“盗匪案降三成(一善下),赋税收八成(二善中),零投诉(三善上)。” 周显解释:“鲍里斯强于治政,却失于严苛;安德烈宽和得民心,却欠执行力。” 萧虎在册末批:“考绩非为贬斥,乃查漏补缺,需令二人互学。”
考绩结果公示三日后,虎首堡校场举行奖惩仪式。鲍里斯因赋税征收优异获 “赏粮二十石”,却被萧虎当众诫勉:“民心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催缴需留余地。” 安德烈虽赋税不足,却因民心安定获 “护民绸”(汉地特产绸缎,可制官服),萧虎勉励:“宽和是长,然赋税乃军饷之源,需学鲍里斯的严整。” 对两名渎职百夫长(擅离职守者),则按军律杖二十,降为辅兵。帖木儿原想为同乡说情,见萧虎神色坚定便作罢,散场后对周显道:“这般赏罚,兵卒才知何为当为,何为不当为。”
萧虎定下 “双月会晤” 制:每月初一,行省派周显与西蒙主教在教堂偏厅议事。首次会晤便议及教堂修缮 —— 西蒙请求资助修复钟楼(去年冬雪压损),周显当场核查:“需青砖五百块、松木十根,可从堡内料场调拨,但需登记用途,完工后行省派吏查验。” 西蒙应允并递上《宗教活动报备表》:“下月复活节,拟在城外举行弥撒,约三百人参与。” 周显批注:“需派三名兵卒维持秩序,不得携带兵器入会场。” 会晤后立 “议事簿”,记 “所议事项、解决方案、完成时限”,双方签字为证。西蒙离席时抚胸行礼
第750章 西陲稳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