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7 章:技艺传承(至元四十年春?白虎城工匠坊)
白虎城工匠坊的铁匠李铁山对着一堆断折的冰镐唉声叹气,这些在中原好用的工具到了贝加尔湖沿岸,总因寒冻脆裂损坏。“老法子不能带进坟墓,” 他找到脱脱,呈上一叠桦树皮手稿,“咱得把寒地能用的手艺都记下来,不然开春换了新人,又要走弯路。” 脱脱看着手稿上歪歪扭扭的农具图样,当即拍板:“成立编录局,你任总纂,汉蒙工匠都得把压箱底的本事交出来。” 编录局设在工匠坊东院,十间木屋分设 “冶铸”“营造”“畜牧”“御寒” 四科,李铁山每日带着三个书记员穿梭其间,连吃饭都捧着记录板。
《白虎城寒地技艺录》采用 “图文对照” 体例:每页左侧画工笔图谱(汉人画师周显执笔),右侧用蒙汉双语记工序。冶铸科收录 “防寒甲锻造法”:“铁甲需经三火两水,末火用松木熏烤三日,冷淬时加狼油,可耐零下三十度严寒”;营造科记 “冰砖筑城术”:“取正月冰砖,每块一尺见方,砌筑时缝抹羊脂黄泥,比夯土墙更抗风雪”。李铁山对 “驯虎术” 格外上心,特意请使虎部落的巴彦口述,详细记录 “幼虎断奶期用鹿肉掺草药喂养”“冬季驯虎需每日暖棚静养两时辰” 等秘诀,巴彦摸着图谱上的虎崽说:“这般记下来,便是咱部落孩子忘了,翻开本子也能学。”
工匠坊门前的空地上搭起了 “祖师台”,台上供奉着各族工匠的祖师像:汉人奉鲁班,蒙古人奉 “锻铁圣祖”,使虎部落奉 “驯兽神母”。脱脱定下拜师礼规制:学徒需备 “六礼”(斧头、凿子、围裙、布鞋、腊肉、米酒),先向祖师像三叩首,再向师父行 “敬茶礼”(双手捧茶过顶),最后立 “传承契”(写明学徒期限、学成标准,师徒与保人三方画押)。汉人工匠王木匠收蒙古少年阿古拉为徒,仪式上阿古拉按规矩磕得额头通红,王木匠扶起他时塞过一把亲手磨的凿子:“这凿子认手,你用心学,三年后我把看家的榫卯术传你。”
编录局同时拟定《师门十戒》,刻在青石板上立在祖师台旁:“一戒私藏绝技,二戒敷衍教徒,三戒滥用技艺(如造凶器害人),四戒恃技傲物,五戒跨行夺艺……” 其中 “保密戒” 最受关注:“未得师父允,不得将核心技艺传外人,违者断其工具逐出工坊。” 使虎部落的驯虎师巴彦起初抵触:“部落绝技怎能外传?” 脱脱带他看工匠坊的铁器:“你看这铁锅,汉人没藏着掖着,咱们才有热饭吃;若你们的驯虎术能让更多人学会,北境巡逻便更安全,这才是真传承。” 巴彦沉思三日,终在戒律上按了手印。
学徒需经 “三考” 方能出师:第一年考基础(如铁匠辨铁色、木匠量尺寸),第二年考应用(打造指定工具),第三年考创新(改良旧技艺)。考核由 “三司会审”:师父评手艺,工匠坊总管查规矩,脱脱亲自问应用。蒙古学徒帖木儿学锻造,第一年因分不清 “生铁”“熟铁” 被打回重学,第二年他打造的冰镐在测试中抗住了三十次重击,李铁山摸着镐头赞:“火候到了,这镐头能过冬。” 考中者会得到 “匠牌”(铁制腰牌,刻姓名与技艺),挂在腰间走在街市上,连商户都要高看一眼。
脱脱在工匠坊设 “创新簿”,谁有改良技艺都可登记,每月初五由评审团(三名老工匠、两名官员
第737章 技艺传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