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43年冬
北风肆虐,雪花飞扬,风与雪密切结合在一块,席卷了人间三日三夜,最终给大地盖上了几层白毯般。
沈复乘马车从学堂归来,下车后明确朝着自己的书房方向走去,途中正巧遇见厨房的小丫头红蕖,就上去传唤道:“唉,你这是往那里送东西?若是要的人不急,何妨先送到我那里去?你不知道,我在书房枯坐了半日,现在肚子里空无一物,怪饿的!”
“今天一大清早,后院陆陆续续来了许多人,不光有大老爷、二老爷那边的女眷,还有几门旁支近亲也来了!”红蕖无力地说着,似乎有些疲倦,“喏,您瞧,这是大小姐指明要送过去的芙蓉糕,若是送去晚了,大小姐的脾气您也知道的,我肯定是吃不了兜着走!”
沈复听说提盒里的糕点是要送给大堂姐沈雪晴,顿时打消了半道截胡的念头,然后疑惑着挠了挠头,呵出一口冷气问:“是不是为了晴姐姐三日后出阁?不然怎么一窝蜂来了这许多人?”
“应该是吧!”北风卷雪而来,红蕖嘴里喝了一口西北风后,隐隐感受到冷意袭来,于是张口问道:“夫人、小姐全在后院陪女客,这时候,我要赶着送过去,少爷你闲着也是闲着,要不也去凑个热闹?”
沈复笑意如春,言语温柔:“今日,师傅当堂布置了几道作业,若是拖到明日,唯恐中间有个遗忘,招惹老爷呵责,所以还是现学现做得好!”说完即要转身离开,可又眼光一闪,问道:“对了,你在老祖宗跟前伺候时,可听说今日来的女客里头有位叫陈芸的姑娘?”
红蕖挤眉弄眼想了想,眼里最终放射出一点光亮来,“我身份低,至今不够格去老夫人面前露头露脸,不过我在屋外与冷香说闲话的时候,倒是听冷香说了一点!”
沈复听了,心里大喜,迫不及待地拽着红蕖的袖口,问:“冷香都与你说什么了?”
“冷香其实也没说多少,只是向我抱怨今日府里客多,里头有些伺候不过来,她一早上端茶送水,累得腰酸背疼不想动弹,还说…。还说有位陈姑娘跟着亲娘从乡下赶来,老夫人见了母女俩人后,当众对那陈姑娘赞不绝口!”
“芸姐儿就是厉害,这才见了老祖宗一回,轻易就入了老祖宗的眼!”沈复放声一笑,全然不顾红蕖的惊诧反应,“走,我与你一道过去,顺便问候问候晴姐姐!”
红蕖双眼圆睁,傻傻站在三寸深的雪地里,严重怀疑自己是幻听了,明明有人刚才一上来就说要回书房做作业,可前后才不足半刻钟功夫,又变了卦要跟自己一起去后院。
揣着满腹疑问走到后院,红蕖还来不及问一问沈复的心理变化历程,沈复却因为听见抱厦厅里欢声笑语,抢先一步登上汉白玉石阶,然后几个箭步冲到门前,抬手掀开胭脂红湘妃竹暖帘。
缓步进去,许多盆含苞待放的兰花依次摆在凤纹空心砖上,格外引人瞩目。沈复略略观赏一下,转头入了东暖阁。那暖阁东西角落各架着一个火盆,此时炭火已经烧得十分旺盛,使人一进去如沐春光。
沈复一眼望过,阁里华妆璀璨,鬓影衣香。沈母稳如泰山坐在沉香木贵妃榻上,大伯母周氏、二伯母吴氏分别坐在婆婆左右下首,母亲陈氏挨着二伯母吴氏坐在青檀木雕凤椅上,堂嫂郑氏、大堂姐沈雪晴、二堂姐沈雪琴、妹妹沈雪茹坐于左边,几个宗族女客连同严氏母女坐在右边,大伯父二伯父以及沈父的小妾们站在众人座位后边。
沈母瞧见孙子进来,心里喜欢得紧,先于众人开口道:“满屋子人等着瞧你的俊模样呢,快坐到祖母身边来!”
沈复口中应了一声,又匆匆与坐在末尾的陈芸交换了眼色,才迈着大步坦然坐到祖母身边。刚一坐定,沈复还没喘上一口气,就听沈母念叨自己:“老身这个孙子是越长越俊秀,越大越聪明,赶明儿成了家,出将入相还不是指日可待的事吗?”
沈复听得心虚,陈氏心里也虚,赶紧接嘴道:“老祖宗可千万别夸他聪明啦,您老都不知道,自从今年开春以来,老爷有多少次当着我的面批评这孩子蠢笨,说这孩子脑瓜不开窍,人家下笔成章,他抓耳挠腮半天,也不能写出半篇像样的文章来!”
沈母听了,微微有些不高兴,整张笑脸顿时凝固起来,“你老爷不过谋了个七品芝麻官,能有多大出息?有什么资格说老身的宝贝孙子蠢笨?”说完听见儿媳周氏、吴氏呵呵大笑,沈母又话锋一转道:“再说了,大音希声,大智若愚,复儿虽做事呆板,但老身比你们当中任何人都清楚,这孩子不过是外表呆傻一些,内心其实明白着呢!”
周夫人晓得婆婆偏疼沈复,连忙刻意逢迎:“老祖宗说得是,咱们复
第十四章、好事近(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