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虽然春光明媚,但骑在马背上的王维,想到岐王正沉浸在丧子之痛中,就轻松不起来,心情始终是沉沉的。
璎珞和小蝶坐在马车内,璎珞心里想着王维,时不时掀开帘子,看着马背上那个始终挺直的背影,不知为何,心里隐隐有些不安。
倒是小蝶,想着终于可以陪小姐回定州小住一段时日,脸上是满满的按捺不住的兴奋,一会儿说“回定州后要去竹园山上挖笋”,一会儿说“那个笋真是鲜美,真想念福嫂的厨艺”……
三人晓行夜宿,三天后,终于到了定州。见到爱女贤婿,崔老爷和崔夫人自是欣喜万分,一家人闲话家常,夜深才眠。
第二日早间,璎珞还在酣睡,王维就轻手轻脚起了床。一番洗漱,穿好衣袍后,坐回床边,吻了吻璎珞的脸颊。璎珞并未睁眼,伸手搂住了他的脖子。
王维在她耳畔柔声说:“璎珞,你再睡会儿。过几日,等岐王那边好些了,我便回来接你。这些日子,你陪陪阿爷阿娘。”
璎珞这才睁开双眸,看着王维,依依不舍地说:“摩诘,你莫要过于忧心。”
王维点了点头,替她拢了拢散落在被外的青丝,掖好被子,说:“你放心。”说罢,起身走出门去。
看着他消失在晨光中的背影,璎珞的睡意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她怔怔地看着窗外,心头那种隐隐的不安,始终挥之不去。
她明白,王维是重情重义之人,但在险恶的政治里,最容易受伤的,也正是这份有情有义。可是,如果王维不去看望岐王,他就不是王维了。
王维快马加鞭,两日后,就抵达华州岐王府。新来的门人不认识王维,让他等候片刻,他先进去通报。王维垂首默立,百感交集。
不久前的元宵节,王维曾写信给岐王,说想来看看他。但岐王婉言谢绝了,回信说:“人生何处不相逢,有缘自会再相见。你不必惦记本王,安心在济州便好。”
王维明白,岐王是替他着想,不想让他被贴上岐王“身边人”的标签,从而影响了他的仕途。但这次,不管岐王要不要他来,他都一定要来了……
正这样出神想着,却见门人跑了出来。门人身后不远处,正是岐王本人。
这是自去年秋天灞桥折柳分别以来,他和岐王的第一次重逢。王维激动难抑,忙快步上前,向岐王行大礼,岐王一把拉住他,哑声说:“摩诘,你来了!”
“是的,王爷,我来了!”
华州的春天,似乎仍有些寒意。春寒料峭中,岐王和王维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看着两鬓发白的岐王,王维心底顿时涌上莫名的悲凉。他明白,苍老的不只是岐王的容颜,更是岐王的心境。
曾经的岐王,剑眉朗目,神采奕奕。在他炯炯有神的双眸里,能照射出大唐盛世的活色生香。可如今呢?他目光黯淡,面容憔悴,就连说话的声音,也不似原先那般洪亮有力了。言辞间,隐隐透着心神俱疲、黯然神伤。
岐王请王维落座,命人奉上好茶。王维轻啜一口,茶自然是好茶,可此刻喝在嘴里,却全然辨不出滋味。
岐王也喝了一口,看着王维,想说什么,却又欲言又止。
廊檐下的燕巢里,不时传来几声小燕子的呢喃声。母燕扑棱着翅膀,飞向远方觅食。岐王的目光,随着母燕飘出很远、很远……或许,这一刻,他又想起了逝去的瑾儿吧?
于是,王维缓缓开口道:“王爷,我从小跟随母亲诵读佛经。自有记忆以来,我一直在想三件事: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或许,这三件事,对于芸芸众生来说,终其一生也无法真正参透。”
岐王放下手中的茶盏,缓缓起身,踱到窗前。望着窗外廊檐下的一对燕子,喃喃自语:“摩诘,自瑾儿离世以来,我一直在想,生我之前谁是我?死我之后我是谁?何谓生?何谓死?‘我是谁?谁是‘我?那个来世间走一遭的人,真的存在过吗?”
哀莫大于心死。岐王貌似平静地说着,不悲,不愤,不忧,不惧。但这表面的平静背后,其实隐藏着更深的痛苦和幻灭。
“王爷,一千多年前,在古老的天竺,29岁的乔达摩悉达多太子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抛弃所有富贵荣华,缁衣芒鞋走遍天下,只为苦求生死奥义,却终不可得。六年后,35岁的他,衣衫褴褛,精疲力竭,在一棵菩提树下静坐冥思了7天7夜,终于在一个天将拂晓、启明星升的时刻,大彻大悟,明白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世间一切具象,都只是幻象罢了。”
“摩诘,瑾儿是在我怀中去世的,我眼睁睁地看着他受尽折磨,却无能为力。昨天还是那样鲜活的生命,转眼之间,却已阴阳两隔。佛祖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生命无常,愚钝如我,却以为曾经拥有的,可以永恒。”
王维拿起岐王的茶盏,走到岐王背后,说:“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人生在世,不得不经历生的疼痛、老的哀伤、病的愁苦、死的悲恸……或许,人生八苦,就是我们生而为人必须付出的代价吧。”
听了王维这番话,岐王缓缓转身,接过王维递来的茶盏,轻轻抿了一口,看着王维说:“摩诘,有你在身边,陪我说说话,我心里好受多了。”
一时间,王维百感交集,眼角隐隐有些酸胀的感觉,怕引起岐王伤感,他忙低下头去,深吸了口气,说:“请王爷为了郡王,节哀顺变,保重身体。我想留下来多叨扰王爷几日,不知可好?”
岐王久久看着王维,眼眶明显有些湿润。半晌,他握住王维的手,哑声道:“谢谢你,摩诘。”
当王维在华州宽慰岐王时,崔夫人正热切地期盼着抱小郎君。
因为璎珞和小蝶的到来,原本清静的崔府,又恢复了璎珞出嫁前的热闹。这日,璎珞主动请缨,为崔老爷和崔夫人做了一桌晚膳。
“阿爷,阿娘,你们尝尝女儿的厨艺,可还吃得?”璎珞将一盘盘时令菜蔬摆放整齐,请崔老爷和崔夫人用膳。
“女儿做的菜,自然吃得,今日我要好好喝上几杯。”看着满桌佳肴,崔老爷早已笑得合不拢嘴。
“阿爷,我来斟酒。如果摩诘在,他定会陪你喝上几杯。”说到摩诘,璎珞心头不禁掠过一丝牵挂。他到华州了吗?和岐王见面了吗?此刻心情可好?
“璎珞,难为你做了这一桌子菜,你看你,又比先前瘦了些,济州住得惯吗?”崔夫人拉璎珞坐下,抚摸着她的双手,似乎感觉到了她手上薄薄的茧子,不无心疼地说。
“阿爷,阿娘,济州民风淳朴,气候宜人,街坊之间也很和善,我和摩诘都住得惯。”
“唉,我常想着,以摩诘之才,在济州府里任参军之职,着实是委屈他的。”崔老爷喝了口酒,叹了口气。
“其实,委屈与否,全在一念之间。摩诘性情豁达,寄情山水,安身立命于天地间,并不觉得委屈,请阿爷阿娘不必为他忧心。倒是兴宗,春闱在即,不知他此番准备妥当否?但愿他能如愿归来
第41章 意外重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