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想了一想,说:“暂时也没其他法子,那就委屈你们几日了。”
“摩诘兄,你刚才还说让我们不必拘礼,这会却和我客气起来了,哈哈。”
大家说笑着走进了各自的屋子,安顿了下来。
兴宗知道王维心里惦记着璎珞,趁王缙在收拾行囊时,独自来到了王维房间。
“摩诘兄,你交代的事情,我已经圆满完成了,特来向你禀报。”兴宗一走进王维房间,就狡黠地笑道。
王维会意,颔首微笑,问道:“璎珞她,一切都好吧?”
“好是好,只是不知为何,整个人消瘦了不止一圈。”兴宗故意叹了口气。
王维闻言,眼中不自觉地流露出深深的疼惜之意,走到窗前,怔怔地望着远方。
兴宗本想调侃王维,不料却引起了他的思念和伤感,就忙换了一个口气,说:“《礼记》有云:‘来而不往非礼也。摩诘兄,和你一样,璎珞也托我给你带了一样东西,你可想看看?”
“真的?快拿来我看。”王维急忙转身,一眼就看到了兴宗手中的一个绣花锦囊,眼中顿时洋溢着期待的喜悦。
“我得去陪夏卿兄了,你慢慢看吧。”兴宗故意将“慢慢”两字拖长,识趣地告退了。
此时的王维,早已不在意兴宗在说什么了,一颗心都聚焦在了手中的锦囊上。他走到窗前,打开锦囊,只见里面是一块淡赭色的熟绢,画着一幅精致淡雅的水墨山水。画面上,大江静流,水天相接,圆月高升,月华如晕。波光之中,一叶扁舟静静地停在江中,一位头戴方巾的翩翩君子面向圆月负手而立。颀长的背影里,似乎透着一股落寞和寂寥。画的旁边,是一行清丽的小楷: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璎珞所画之人,莫非是我?她引用初唐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名句,或许是想告诉我:今生今世,无论我在哪里,她都愿意一路追随,陪伴左右。璎珞,你的这份情深义重,王维我将终生铭记在心。”
王维屏气凝神,久久地看着这幅画和这行字,目光不舍得离开分毫。
此时此刻,远在定州的璎珞应该感到欣慰。因为,她的意中人,已经读懂了她想要表达的全部心思。
得到璎珞回应的王维,心情最是舒畅。人世间,还有什么比一见钟情、两情相悦更让人意气奋发的呢?
到长安后的第二天,王维收拾妥当,心里记挂着岐王。于是,信步走去,不知不觉就到了岐王府上。此时还是正月,门人一见到王维,就忙过来请安问好,并一径将他引到了堂舍,再由婢女将其引到了岐王书房。
岐王正站在书房的雕花案几前笔走龙蛇,满案是一张张墨迹淋漓的宣纸。王维微笑着示意婢女退下,独自安静地站在一侧,欣赏岐王泼墨挥毫。
岐王屏气敛神,写完最后一笔,端详良久,才放下笔来,抬头微微一笑,说:“摩诘,你来了!”
王维颔首微笑,上前几步,向岐王拱手作揖道:“王爷好兴致,王维不敢打扰。”
“摩诘,你素来写得一首好字,于草书和隶书上更是颇有心得。本王许久没动笔墨,很是有些手生,你来帮本王看看。”
王维欣然走到案前,只见案上平铺着一张平常尺寸的白麻细纸,纸面略呈黄色,上面是几行飘逸的今草,气韵流转连贯,字迹劲秀洒脱。
王维只看了一眼,就不禁脱口而出:“这是‘草圣张伯英的帖子么?真乃稀世好帖!”
“摩诘好眼力!确实是张伯英的真迹!”岐王点头称许。
岐王和王维口中的“草圣”张伯英,就是赫赫有名的东汉书法家张芝。他擅长草书,不仅书艺炉火纯青,且对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章草进行大胆革新,开创了“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今草,被世人誉为“草圣”,和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草书大家并称“书中四贤”。
“张伯英创造了草书问世以来的第一座高峰,精熟神妙,兼善章今。可惜他罕有真迹传世。家父在世时,临摹过多年草圣的好帖。或许是受家父影响,相比楷书,我对草书更偏爱几分,并一直想一睹‘草圣真迹风采。”
看到好帖后的王维,剑眉舒展,侃侃而谈,眼眸中闪烁着明亮的光芒。
“如此说来,你今天就可以如愿了!这正是张伯英的《八月帖》真迹,你不妨细细看看。”岐王得意地笑道。
王维忙弯腰俯身,低头专注地看了良久,半晌才直起身子,逸兴横飞地感叹道:“这纸张,这气韵,即便是放在张伯英的真迹里,也堪称上上品。”
“摩诘,你以草隶见长,临草书帖更是一绝。你若有闲暇,不妨多临几张《八月帖》,本王自有用处。”
“多谢王爷厚爱,‘草圣真迹可遇不可求,能临摹如此好帖,自是平生最为快意之事。不过,要临出好帖,却也要几分机缘,恐怕要多临几遍才好。”
“不妨。你得闲时来本王府上慢慢临摹便好。”
王维欣然应诺,停顿片刻,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启齿道:“王爷,我此番重返长安,家中二弟夏卿和我同行,也是为今年春闱而来。如若王爷不弃,我想带二弟一同登门拜访,不知可否?”
“摩诘,方才听你口气,本王还以为你遇到了何等棘手之事,原来只是寻常小事,这有何妨?本王虽未见过令弟,但太原王氏的名声,本王还是知道的。今后,但凡你想引荐给本王的士子,只管放心带来,本王自然会以礼相待。”
王维虽然知道岐王素来礼贤下士,但也不敢贸然带人到他府上。如今有了他这番言辞恳切的肺腑之言,王维心中如释重负。他想,过几日就将夏卿、兴宗、裴迪等至交好友引荐给岐王。今年的春闱,也要好好准备,定不能辜负岐王的一片厚望。
只是,他不知道,即将到来的春闱,似乎又有了波澜。
第10章 亦喜亦忧[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