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章 海业司[1/2页]

重塑南唐 月下青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与闻律之交接的并不只是吕大良这几个实习生,还有随船运来的八千石高品质铁矿石和五千石粮食。
      这批铁矿石和粮食是这个月齐氏的定额输入。铁矿石倒也罢了,大不了耽误一些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展,粮食却是维系夷洲岛稳定的命脉所在,不能有丝毫延误,否则整个岛上的数万流民就要饿着肚子做工,后果不堪设想。
      农田开垦是初登夷洲岛之始就着手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任何事都推行不下去。所以每次招募来的流民,总是会分流一部分人出来进行拓荒垦殖,为的就是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的目标。经过三年的垦殖,距高雄港不远的平原上已开垦良田达七万亩之多,这不但要归功于这一片土地松软肥沃易于垦殖,更要感谢乌家庄试验工坊不断推陈出新的铁制农具和齐氏从女直契丹领地采购来的各类牛马。
      然而即便如此,随着人口的不断巨量涌入,粮食始终无法满足需求,经过测算,今年至少仍要从岛外输入粮食五万石,才能确保岛上的人吃用无忧。除了粮食以外,牛羊猪等肉食也颇为极为匮乏,尤其是流民们,一年下来难得能吃到一次肉食。
      就算条件不好,迁居岛上的流民们依旧心满意足,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着希望和信心。因为在这里,没有那么多的苛捐杂税,没有那么多的劳役,更没有饥饿和兵灾、疫病。与过去相比,这里已经如天堂一般的美丽。
      只要是能活下去,又有谁愿意抛家弃业远离故土当个流民?只有实在是活不下去了,才舍出命去跟着海船远渡重洋来到这个海岛讨生活。却不料,这里竟然是如此的美好。
      当然,解决肉食的事在去年就提上了日程。全靠饲养牛羊猪禽,短期内无法达到目标产量,这本就是一个渐进发展的产业;依靠外购也不现实,除了北方女直和契丹族有购买牛羊的途径,全天下都没有一个地方能提供大批量稳定肉食的地方——这是古代,可没有后世那种大型的专业养殖场,鸡鸭鹅蛋和猪羊牲畜,大部分都是农户家中自养自给。
      裴茳作为后世穿越来的人,自然非常清楚肉食对人体体质提升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这时代的百姓,普遍肉食摄入量不足,导致夜盲症高发,成为最普遍的一种生理疾病。意识到这一点以后,海洋捕捞业也就成了四海行最大的副业之一,为此高雄港港督府还特别设立了海业司。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大海上讨生活,还能被肉食难住?这时代的大海,其海洋资源之丰富简直令人瞠目结舌,各种各样的海鱼、蟹、虾、贝、海带、紫菜等等,应有尽有。海业司下属船队以五百石小型沙船为主,每逢捕捞季,便成群列队的日升出港,月落归港,每天都能斩获无数。
      一般来说,比较贵重和稀少的海鲜如鲍鱼、大石斑、海参等,都是送往福州城统一贩卖,福州本地大族和当地菜馆足以消耗部分,多出来的部分只能做成干货,通过各种商业渠道,销往各国城市。至于普通种类的鱼虾蟹类,基本作为四海行几万流民的福利,定期免费发放,以补充他们的营养。
第九章 海业司[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