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章 海业司[2/2页]

重塑南唐 月下青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这样的情况足足持续了一年多,直到海业司司长强烈抗议,认为随着上岛的流民越来越多,免费发放海鲜的做法绝不可取,长久下去,海业司根本无法支撑如此巨量的海鲜供应,哪怕是用下辖盐田的海盐收入来补贴,也不能完全让海业司收支平衡。
      裴茳的初衷是为了给流民们提高肉食摄入量,增强他们的体质,但因为海业司的抗议,裴茳也意识到这种大锅饭的模式是很不妥当的。海业司陷入困顿倒在其次,让流民们养成不劳而获的坏习惯才是真正的大事!经过商议,这项福利改成了每个上岛的流民都能享受一年期的免费海鲜提供,一年后就没有这项福利了,再要吃海鲜,只能自己掏钱按市价购买。当然,这个市价比起内陆地区昂贵的价格,自然是便宜很多的。几个大钱就能买上一堆各种海鲜。
      这么做的好处是,每个上岛的流民经过一年期的食物优化,体质可大幅改善。经过一年的努力,上岛的流民们勤快的,也能赚上一笔不菲的钱财,花钱购买如此便宜的海鲜也不会心疼。而海业司每年提供的免费海鲜将大大减少,工作压力顿轻,捕捞船队渐渐由严重亏损的态势慢慢向好的一方面扭转,而当捕鲸、捕鲨的业务开展起来以后,就迅速地开始盈利。
      捕捉这两种巨型海鱼,需要多船分工作业,先由捕手艇负责追击捕刺,用带有倒刺机括弩枪击中鲸鲨,弩枪上带有巨大的绳索,任由鲸鲨带着弩枪逃逸,直到鲸鲨精疲力尽浮上水面时,再由围捕船用巨型标枪将其杀死,然后在鲸鲨四周绑上浮球,由更大的拖曳船将鲸鲨拖回海港。
      这两种海鱼,肉食资源丰富,鲨鱼鱼翅和鲸鱼的油脂更是宝物。鱼翅就不用说了,自古以来就是最名贵的食材;鲸鱼油脂则是蜡烛和肥皂的绝佳原材料,更可以当作润滑剂,以及炼钢时回火用。
      不要以为这时代的蜡烛是一种很普遍的照明用具,实际上一直到宋代,蜡烛仍然只有富贵人家才用得起,普通的百姓只能使用油灯和火把当作照明工具。唐代时,宫廷内甚至有专门的机构和官员来管理蜡烛,可见蜡烛的珍贵。
      若是运气好,有幸捕到一头抹香鲸,那就相当于捡到一大块金子,可以让船队赚得盆满钵满。抹香鲸头颅巨大,主食乌贼,后世动画片中碰着树丛型水柱的小鲸鱼就是抹香鲸的特有习性。抹香鲸身上最值钱的东西是龙涎香——一种偶尔会在抹香鲸肠道里形成的腊状物质。抹香鲸把巨乌贼一口吞下,但消化不了乌贼的鹦嘴。它们逐渐在抹香鲸的小肠里形成一种粘稠的深色物质,这种物质即为“龙延香”。它储存在抹香鲸的结肠和直肠内,刚取出时臭味难闻,存放一段时间逐渐发香,胜“麝香”。“龙涎香”是使香水保持芬芳的最好物质,用于香水固定剂。
      有人说,捕鲸业的兴起,其背后始终有裴茳推动的影子。因为这一产业最受益的就是裴茳控制的三个产业作坊——肥皂、香水和蜡烛作坊。香水作坊如今只在乌家庄有,而肥皂和蜡烛则早就在高雄港单独开设了两家作坊。
      随着捕鲸鲨的手段日益成熟,海上捕捞也成了海业司除了海盐贩卖以外的最大的收入来源之一。

第九章 海业司[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