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阙已出,又有人点头,诗意衔接的很好。
只凭此阙,已是良作。
前面,孟公也微微点点头,寥寥数句,已可看出,此子确实有实才。
“携来百侣同游,叙往昔峥嵘岁月稠。”
此句也算应景,今日在场数百人,当真是百侣同游,之前众人的诗作里也确有人回忆古时过往故事和人物,三国争雄的岁月,南北朝对峙时代的豪杰等等。
他此时不由得想到了自己当年年轻时,科举及第,好不快哉。
虽然彼时也曾心有豪气,也曾谈论社稷,但不得不承认,当时绝没有这几句写的如此肆意雄壮。
年轻时代,虽说有轻狂之感,这朝气也格外让人羡慕。
不仅是他,人群中也响起窃窃私语。好话不嫌多,这一句,也算是大大吹捧了在场的各位人士,比之前孟公那首诗吹捧的更甚。
终于完了,宁北松了口气,主席老人家,今日冒犯了。
“好,”孟公轻轻地拍手,面带喜色地说道:“今日一见,方知传言还有不足,宁郎君比传言之所述更有才情,今日听这曲子词当真是格外惊喜。”
孟公都这样说了,人群中的窃窃私语已转换成大声的赞叹。
”此曲子词虽不甚讲究格调,但词意实在讲的太好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于我等是心有戚戚焉。”
“是也,经过他这么一说,今日我等在此聚会立时有非同一般之感觉,快哉。”
“男儿气魄,顶天立地之感。”
“宁郎君就是非比寻常啊,一出手就有力压群众之感,可惜啊,他不通经文。”
“道家奇才多哉,如今张秀才又是一人。”
待众人议论的差不多了,孟公此时站起身来,直接点评道:“若单论才情,今日当以张秀才为首,想来尔等无有异议,然而适才已明言,他不涉贡士之名额,当另推一人。
此前有数人诗句也很好,然贡士名额只有一人,我以为先前习家池上月那首诗最佳,诸位可有异议?”
“孟公所言甚是,我也以为那首诗最佳,为诗者陈标也是我南州府俊才。”一旁的黄司马也如此说道。
“是宜城县的陈标啊,素有声名,往年曾在长安监学求学多年,据说今年他也参加了科举,可惜没有及第。”人群里有熟悉的人如此说道,看来陈标此人也颇有名气。
“虽然他没有及第,然而才学确实高出我等一筹,不得不服,此处怕只有这宁郎君能稍稍压他一头啊。”另一人接着说道。
“几位仁兄,适才我去了茅房,这陈标的诗句,谁可还记得?”有人问道。
“与我等相比,确实要高出一筹啊,这诗我作不出。”
“恐怕你等还不知晓,这陈标今年虽没有及第,长安榜后也曾赋诗赠与同年进士及第之人,也是佳作,在京城也可谓名噪一时。”另一人此时说道。
“哦,还有此事?我确实不知。”又有几人凑过来。
“前些时日,长安好友来信所言,我特意记下了。”
其
第530章 格外惊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