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众人议论过后,大多也无异议,陈标那首诗确实很有实力,高出一筹。今日贡士之名就算是定下了。
稍后,从人群中走出一人,二十多岁的年青人,外貌仪表堂堂,看起来与宁北年纪仿佛。
“宜城陈标多谢各位的厚爱,也多谢宁郎君相让,郎君之才,陈某自叹不如。”
这陈标果然是见过世面之人,言辞大方谦虚,神色间丝毫不见不服之色。
“言重了,”宁北立马回应道:“绝对不是我谦让,而是我确实不通经文,受之有愧啊。陈兄才是真有实才,诗作也极好,将来一定会如愿及第,振我南夏声誉。”
今日这聚会的目的是达到了。宁北算是真的声名传播出去了,同时将自己道家的背景正式介绍了出去。
中秋佳日,汉水下游,与长江交汇之处,河口边依次停泊着许多船只,大小不一,渔船货船皆有。
这些船来自长江流域各地,从上游的白帝城,直到下游的扬州,苏州一带,晚上江上行船十分不安全,于是皆在此汇聚修整,明日一早再各奔前程。
其中的某艘客船上。
“大松,天色不早了,晚上我们就在这里歇息吧。”王安远站在甲板上,对仓房上面摆弄风帆的大松喊道。
“好嘞,我这就叫人赶紧做晚饭。”
“小松人呢?”
“到这山上玩去了,等下就回来。”
这船不小,船上生活设施基本都有,很方便。船头灶上起火,加水,等水开了,丢入几条处理好的大鱼肉块和盐巴葱花。
虽然船上有厨房,但反而不及船头灶方便,用的顺手,有江风助火,炊烟自然散去。
“又吃鱼啊,天天吃,都吃腻了。”小松刚回来,就闻到鱼腥味。
“不想吃,就饿着。”大松听到小松的抱怨,训斥了一句。
江上生活的人,靠水吃水,不吃鱼吃啥。鱼肉虽不怎么耐饿,但价钱最贱,直接从旁边船上的捕鱼的人家手里买收市的鱼,五六斤的一大条,也不过几文钱而已。
“说真的,我也有些腻了,大松,煮点米吧,再看些其他的菜食,都弄上,今天是中秋,多弄几个菜,吃好些,可惜没有面饼,想念的紧。”旁边王安远此时说道。
按中华楼的习惯,过节的时候,就吃的正式一些,菜样也齐全些。
现在在船上,虽然条件有限,也尽量弄好一些。
出门在外,更不能亏待了自己。
前些天,随船带的面就吃光了。
鄂州这里不像南夏,南夏是南北交汇的地方,米面皆有。
而鄂州这里人们基本上就只吃米饭了,面价昂贵许多,并且难买,不划算。
既然王安远都这样说了,大松也不再多说什么,安排手下人去做了。
按照之前的安排,船上的工人都归大松管,王安远有什么要求也是对他说。
小松喜形于色,帮着忙活去了。
没过多久一锅热气腾腾的鱼汤和米饭就好了,还有几个蔬菜莲藕之类的。船上的人趁着天色,赶紧吃完了。
第530章 格外惊喜[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