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接着说道:“福州乃至泉州沿海,地方狭隘无比,可谓七山二水一分地,户口自然远远及不上南夏,然而经商之人也不少,海上乘船往来,有鱼盐之利。
当地天气湿热,不宜居,但是冬天不极冷,几乎无雪,草木不凋,这是南方特别之处,也算一利。”
“我听说福州东南海外有一极大之岛屿,似乎叫做琉球,你有没有听说过?”宁北追问到。
“琉球,我自然听说过,当地人也有叫做澎湖或者其它称呼的,大约就是海外诸多岛属之统称。”
“那最大的那个琉球岛上如今是何状况,是属于福州节度管辖么?上面有多少汉人?”一口气抛出几个问题。
“看来宁郎君对海外很有兴致,那琉球诸岛最近处据说离福州海岸有数百里之远,常人难至,乃极其蛮荒之所。
只曾听说岛上多山,还有土著蛮人近似野兽。
具体情况是如何,我也知晓的不多,想来就算有汉人流落上岛,也是极少,所以才无音信。
我大唐海外皆藩属之国,然而却从无听说琉球之土著藩国来进贡,大约那岛上根本就无人群居。”
宁北不了解这时代的情况,福州一带并不是节度使,而是属于福建观察使,这一点席和并没有特意指出。
观察使和节度使是同一个大等级,只是职位品级上要低半级,权限要小一些。
听席和这么一说,宁北就很奇怪了,琉球可是沿海第一大岛,面积可不小,离海岸也不是很远,这时代怎么会几乎没人居住呢?
连日本这么远的岛上这时代都有很多国家,琉球反而没有,真的很奇怪。
既然席和也不清楚情况,他也不好再追问了,只是心里记下了这个情况。
随着临近中午,来的人越来越多,这时周名章也来了。
他进来时不知道往何处走,在院里高呼崔先生和宁北的名字,引的不少人注目。
“子清,最近可有何新的诗词佳作?”蔡助教此时问道。
“呵呵,惭愧,暂时还没有。”宁北回应。
“这数年,我接触的南夏人也不少,最有才气的就数子清你,当有大作为。”
“过誉,你们州学的学生不少,多少应该有几个天才吧?”宁北没想到他对自己这么高看,觉得有点承受不起。
“州学之人是不少,但也不甚多,共五十余人,大多出自乡民和商贾之家,苦学之士不少,但少有灵气之子。
多数人只想着以后能在官府谋个职事,稍有才能者多选明经、明法甚至明算科,真有志于进士者寥寥无几,学里的博士每次提到此处,也是无奈。”
蔡助教见宁北对州学不怎么了解,解释了一下。
州学才五十几个人,比宁北原以为的要少很多,这数量跟后世的一个中小学班级差不多,由此可见这时代人们享受正规教育之难,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有这福分。
至于蔡助教话语中的无奈,道理上说的通,进士科举那么难,真死心塌地要在这个上面死磕出头的毕竟是极少数。
第511章 土著蛮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