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没有家庭背景的百姓子弟只能选其他路,还有一丝希望。
“那些官家子弟呢,比如席和,还有大家族子弟,你们不进州学吗?”宁北不太懂。
“家学深厚者,在家自学即可,何必进州学徒耗费时间,即使有意入学,也是直入长安监学。
反正每年州学的杰出生徒大多也是被选拔举荐到长安监学,可行的情况下何不先进一步。”
“长安监学的学子科举是不是更容易一些?”
“只能说相对于地方州县推举贡士要容易一些,然而监学人员众多,最终科举及第的终究也是少数。
惭愧一句,我当初也是有志于进士,然而两次科举不得意,最终还是不得已走了明经之路,所谓老明经是也。”
蔡助教并不忌讳自己以前科举失败的事。
“守诚之父,今日寿者王公,当年应当也是明经科。进士科举太难了,我往后也会走此明经,方有一丝可能。”席和如此说道。
通过言谈,宁北多少体会到一些进士和明经的差异,进士及第明显要高贵很多,官场上的起点要高,升迁空间也大。
看一下席和的父亲,进士出身,现在是一大州的县令,算是有实权的人物,在后世至少相当于地级市区级一把手,甚至还有高一些。
这还是自己感觉混的不怎么如意的,内心还觉得亏的慌,没有得到重用。
而明经出身的蔡助教,只能在学校做个助教,连博士都不是,王永的父亲,也是明经出身,说的不客气些,一大把年纪,还只是一个九品芝麻官。
房间的门大开着,这时门口过去了两个人,这两人立刻引起了宁北的注意。
过去的这两个人是和尚,光蹭蹭的脑袋大白天很是显眼。
这时代男女皆留着长发,突然出现两个光头,穿着僧衣,怎么不吸引眼光和注意力。
实际上不只他注意到,屋里其他人也注意到了。
“哎,今日还邀请了和尚吗?”他好奇地问一句。
“有僧人也不意外,这两位应当是王公请来观礼的,保佑家宅平安,身体康泰,可见王公对此寿礼还是相当重视的。”蔡助教半解释半猜测道。
“这么说,应当需要花不少钱吧?”
“自然,要先到寺庙里去缴纳香火钱,请他们到家里来,估摸耗费不少,不过这些钱财对王家倒也不算如何。”
“不晓得有没有请巫士道士?”周明章也猜测了一句。
“可能性不大,既然已经请了僧人,应当不会再请巫士,都请来,若是两方见面起了纠纷,恐怕不好处理。”
“还有这事?”宁北有些好奇,以前是不是发生过两方冲突的事。
“佛家和巫家向来不和,若是主人家镇不住,还是不要同时请两家的好。”
这时屋外又经过几个人,聊天的声音很大,传了进来。
“前些日子,才发生日食,王公的寿礼,很不赶好,不晓得会不会被侵扰。”一个人如此说道。
第511章 土著蛮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