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经济危机(三)
消费者是省了钱,但是长途电话公司却面临收入减少的命运,由于长途电话公司以前花费了大量的资金来铺设光纤,现在收入减少就难以回收过去的成本,也无法再铺设新的光纤线路。
由于成本回收困难,新公司要铺设光纤也面临无法筹集资金的问题,不铺设新线路,又会使得光纤以及相关电子设备需求的减少。
而光纤通讯基础设施放慢改造和新建的步伐又会维持目前的网络通讯因带宽不足而面临瓶颈的问题,使得网络经济面临更久的低潮。如此一来导致整个通讯行业的困境。
这很像华国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名言,高科技发展在打破旧枷锁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创造牢笼。
第四个事件是米国的市场饱和的问题,这在电脑产品上尤为突出,以集成电路为主要推动力的科技革命在米国最先开始,但是也最先在米国进入衰退。
几乎与新经济概念破灭的同时,米国的电脑市场也进入了饱和状态,米国的电脑普及率已经达到了50%以上,在这个基础上再提高恐怕会比较难。
很多家庭,如以老人组成的家庭,恐怕不会买电脑,所以,电脑市场增长缓慢就从2000开始困扰米国的电脑产业,在市场受限的情况下,电脑产品性能的提升已经失去意义。
当年intel新产品如奔腾1和奔腾2都在市场上引起热潮,但是奔腾3以后的电脑就失去了那种号召力,因为性能再高,对一般民众来说已经不需要了。
所以,电脑行业就遇到了市场饱和以及升级换代意愿不高的双重困境。
四,2001年危机的性质:上面的分析说明,米国高科技股市崩跌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股价过高,泡沫经济的问题。
它的起因是复杂的,它既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千禧虫的问题;也有必然性的因素,如市场饱和问题;既有人为的成份,如过高估计新经济的威力;也反映了高科技研究和发展的一种深层次的矛盾,如提升光纤容量而导致费用下降的问题。
由于问题的复杂性,解决起来就有很大的困难性,如果只是股价过高,那么在短期回跌后就会出现v形的反弹,但是,由于这次的危机起因复杂,因此人们现在普遍预测股市会出现u的形状,这也就是说在暴跌后,不会在短期内反弹,而是在底部徘徊相当一段时间。
在当时,有些人希望米国联储会能够通过大幅度降息的方法来拉升股市,但是这种期望恐怕是不现实的。
在当时,华国香刚金管局的任xx先生最近在《大公报》上发表的题为“别神化了联储局和格老”的文章中就指出,降息不是万能灵药,指望葛林斯潘能够拯救股市是会失望的。
他指出,“面对目前美国经济不明朗的环境,以及金融市场可能进一步下调的风险,这个时候我们要反问:以上对联储局的种种要求和期望是否过分?从其他地方的经验证明,恐怕我们对联储局期望实在太高了。”
第169章 59.经济危机(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