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而去镇压那些起义。若是大隋要的太多,三家真的可能联合对付大隋的。请王爷三思啊。
杨林本来就够气的,现在在听肖城这样说,道,好了,本王会考虑这些的,就怕你们不联合,你们若要联合在一起,你们也起不了什么风浪,我大隋边境陈兵百万,上次并肩王带着五千军马便可烧毁突厥默哆可汗的牙帐,相信他这次也能成功的,你们若是不想和大隋和谈,就回去吧。本王是帮不了你们什么的?要谈就去找我们的使者谈吧,本王现在还有事恕不奉陪,管家,替本王送客。说完,便自己一个人离开了。
二人无奈只好在靠山王府的管家带领下离开了靠山王府,出了靠山王府,萧莫汉怒道,肖城,你这个匹夫,是什么意思?老夫跟靠山王爷说话,你打什么岔啊。现在倒好,把大隋的靠山王惹生气了,谁也没有落到好处?
肖城回道,你个,老匹夫,真不知启民怎么会派遣你来跟大隋何谈啊,你若不来,说不定,我和靠山王爷还能谈妥呢,谁知你一来,什么都变了,害的我连顿饭也没有吃上。
萧莫汉那个气啊,考虑道这里是大隋而不是突厥,便带着使者离开了。肖城看到萧莫汉带人离开了,他也带人离开了。
第二日,早朝,观德王杨雄便向杨勇建议,让并州的军马和幽州的军马往前推进一百里地,杨雄的这句话刚说完,就遭到许多人的反对,特别是吏部尚书杨约,杨约上前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若是我大隋把二州的军马向前推进一百里地,有可能使突厥人联合一直对外啊,到时,就麻烦了,我们不仅落不到什么?还要付出大批的军费啊?
其他的人也是很不赞成,杨雄的建议,杨逸本不想来的,硬是被观德王杨雄拽过来的,见到如此情况,便出列道,你们的目光怎么就不能看远一点呢?你们这些文人不了解军情,就擅自下结论,你们可知突厥现在的状况,你们若是知道了,就不会在劝阻出兵了。下面就有我来给你们讲一下突厥的是吧,说完便开始讲起了突厥的事了,只听杨逸道,突厥是中国古代民族。先世源出于丁零、铁勒。南北朝时铁勒原住在叶尼塞河上游,后南迁高昌的北山。突厥是铁勒的一部,以狼为图腾。刚说到这里就被杨约给打断了,杨约道,皇上,臣恳请皇上治罪并肩王,他这是胡搅蛮缠啊。
杨逸也怒道,杨尚书,你且听某说完再讲。否则本王可要告你诬告之罪?
杨勇道,好了,不要再吵了,并肩王,你继续讲吧。
杨逸便道,臣,遵旨。便又继续讲起来了。道,公元五世纪,突厥人成为柔然的种族奴隶,被迫迁居于金山南麓,为柔然奴隶主锻铁,被称之为“锻奴”。
柔然多次被北魏太武帝领兵击败,尤其是在公元429年,很多敕勒高车等各部落纷纷脱离柔然统治,投向北魏一方,人数达30万余众。而随着柔然军事上的惨痛失利,其他尚未投靠北魏的草原部落都开始不断进行逃亡和反抗。北魏破柔然之战从五世纪后叶起,柔然被奴役的部落不断进行逃亡和反抗,敕勒各部最为激烈。突厥人也逐步摆脱了被奴役的地位。
南北朝后期,北方的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率领部众,打败和合并了高车各部五万余落,开始发展壮大起来。552年突厥打败柔然,建立起幅员广阔的突厥汗国,势力迅速扩展至整个蒙古高原。这时华北北齐与北周政权并立,双方均慑于新兴突厥汗国强大的军事实力,也互相为了消灭对方,均采取向突厥纳贡、和亲的政策,以换取突厥帝国的支持,至少是中立。而突厥则借机以和平或战争手段,获得大量经济利益。
高祖皇帝建立我朝,突厥趁我大隋立足未稳,从甘肃一带向大隋发起大举进攻,高祖皇帝不得不发兵抵御,并修筑长城。高祖皇帝便派重兵把守并州和幽州以及雍州三地,防止突厥南侵,等到皇上登基时,突厥想趁机让我大隋臣服于他们,便开始派重兵围攻雁门郡,臣,侥幸带着五千士卒,大破突厥牙帐,并气死突厥的默哆可汗,突厥默哆可汗有三个儿子,他们谁都不服谁,便开始在自己所占领的地方称为新的可汗,谁都想统一突厥,这才迫不得已和大隋结盟,期望我们大隋能够相助他们。我们当然不能如他们的愿了。正好趁机敲诈他们,让他们知道我们大隋的厉害。
杨逸在这稍微停了一下,有人想反驳杨逸,杨逸却未给那人机会,继续道,据探子打探道,本来处罗跟耶罗说的好好的,等他们灭了启民就二分突厥,谁知他们刚把启民打跑,处罗就想吞并耶罗,耶罗也挺机灵的,竟带着自己的部队提前离开了。使得耶罗扑了空。启民看到处罗和耶罗有仇,便派人和耶罗结盟,谁知道到最后,处罗派人围攻耶罗,启民竟不派人相助,耶罗和启民的关系破裂,现在他们都在僵持之中。说也不相信谁。若是这时他们突然得到大隋陈兵于边界,你说他们会怎么办呢?他们肯定会首先找大隋何谈,而不是他们自己联合了。所以臣恳请陛下让二州的军马往前推进一百里地。
杨勇听完杨逸的分析,觉得有理,也不等人辩解,道来人传旨给并州的汉王和幽州的燕侯,让二人把军队向突厥的方向推进一百里地,若是遇到突厥人阻拦,给朕狠狠的打。钦此。
杨勇也不跟其他人反驳的机会,便宣布退朝了。杨雄和杨逸二人相视一笑,便离开了,剩下的杨约等人看到二人咬牙切齿。杨约最后,建议道,到靠山王府,把这件事告诉靠山王。其他人也同意,便一起去靠山王府找靠山王杨林。杨林由于王妃柳氏快临盆了,杨勇便准许杨林可以不用来上朝。杨林也乐得不来早朝,毕竟他不喜欢政事。
第48章 突厥求援(九)[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