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枫江两岸山多林茂,山林里有好多鸟儿。
别说鸟鸣山几世几代的鸟雀,也别说楠枫江畔鹅卵石滩林上各种各类的水鸟了,就连村子里的树枝上,也常常停歇着各色鸟儿,其中有一种非常美的小雀儿,背后是锦缎似的黑羽毛,胸脯和尾翼都闪着美丽的金色,圆头圆脑的很是可爱,但这种鸟儿常偷吃农人晾晒的谷物粮食,叽叽喳喳闹个不停。农人们晒出谷子的时候,很恼它们偷食,拿根长长的竹竿轰它们,轰了又叽叽喳喳地来,好像不长脑子的小姑娘们。因为长得实在可爱,平日里听不见它们叫,又觉得的清冷,楠枫江的百姓就将这种可爱又恼人还成天没心没肺唱歌的小雀儿叫做“金姜儿”。
徐逸锦常常想:金姨娘前辈子是不是一只“金姜儿”,不管刚刚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哭的时候那一声“皇天啊~”叫得撕心裂肺,但不出两天,那满口的曲儿又回到她的嘴边了。那一声“皇天”,被她演绎得内涵极其丰富,身心苦痛时、惊讶时、欢喜时等等等等,只要是能表达强烈的情感,都可以在一声“皇天啊~”中酣畅淋漓地释放出来,没有任何遮掩和阻挡。
这段时间,金姨娘的心又被“乱弹戏”搅乱了,只不过现如今,她不知道“乱弹戏”已经改名叫做“嘉昆”了。
徐家的祖上喜欢戏曲,楠枫人皆知。早年徐逸锦的祖父——那个以“嘘嘘篇”闻名乡里的徐老太爷,那么宝贝“落霞春”的戏班子也人尽皆知。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宝贝稀罕“落霞春”的除了徐老太爷,金姨娘那吸乌烟吸得家破人亡的爹也是个戏痴。
当年,逢年过节,不仅徐家在乡里喜庆盛典、迎神赛会、社火鬼节、神诞佛事请关家的“落霞春”来唱大戏,金家红火时,金家老爷也是常常不惜重金请关中翰的爷爷关老板来唱戏。自然而然,金姨娘就迷上了那出将入相的戏台子上的生旦净末,当然她最迷的是莺莺燕燕的多情公子和美娇娘的戏。但是,她没有想到的是,现如今,时代变了,这祖上一直迷的“乱弹戏”也改名为“嘉昆”了。她有点迷糊,还是她的锦姑娘见多识广,给她说明了一番:
原来包括东瓯在内的东南沿海地区有四大剧种,按高腔、昆腔、乱弹、和调的次序,这排名第二位的“昆腔”还排在“乱弹”之前呢。流行地域以东瓯为中心四向辐射,北至温岭、台州,西至丽水、松阳;南部则达福建的福鼎、霞浦一带,史上称为“昆班”。解放后各地众多的“昆班”只剩嘉宁县境内一个巨轮昆剧团了,此后就定名为“嘉宁昆剧”,成了一个独立剧种的名称,为了方便,就简称为“嘉昆”。
锦姑娘解释得清楚了,但金姨娘还是觉得“乱弹”和“嘉昆”傻傻分不清。直到这几天,在县里做“罗浮桔”翻译的锦姑娘带回来一个消息:县里的嘉昆剧团参加了浙江省第二届戏剧观摩会演,演员们演了一出叫《荆钗记·见娘》的昆剧,轰动了戏曲界。锦姑娘说:“我国有一个昆剧表演艺术大师姓俞,俞先生看了咱们的昆剧,很称赞呢,说‘南昆北昆,不如嘉昆!”
金姨娘一听,撇撇嘴说:“我才不管啥‘南昆北昆还是‘加昆减昆呢,我只听戏文好不好,生旦做得好不好。听我爹爹说,咱们这儿的戏,以前都叫‘南戏,我爹爹说自古安阳出才子,阳平出戏子。安阳才子写的戏,让阳平的戏子做到楠枫江,明朝的时候就年年从过大年时候做到七月七。诶、对了,锦姑娘,你知道一个叫汤什么祖什么来着的人吗?”
“汤显祖?”徐逸锦有点奇怪,姨娘怎么会问汤显祖。
金姨娘说:“对对对,汤显祖!我爹爹说:那个汤显祖来过东瓯城
第49章 “南昆北昆 不如嘉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