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43章 前期宣传[1/2页]

七十年代生活日常 说画中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正月初五,年前联系的画手,又确定了一个,对方想赚钱的心情还挺急的。
      杨风只好在初六请了几个画手一起见面。
      给他们看了一副样画,然后带着人去厂里看她之前给自家厂画的壁画。
      大画最难把控的就是结构了。
      学了一下午,画手们还爬上梯子,用刷子感受了一下。
      然后杨风给他们一人安排了两个人跟着,一男一女。
      第二天就开始工作了。
      有区政府的条子,杨风年前一天天地出去逛,早就挑好了地方。
      有五个画手,她就先跟十个地方打了招呼。
      画手们就开始行动了。
      一副墙画十块到二十不等。
      都是杨风给付工资。
      五幅起接,前面都画一幅结一半,第五幅画完结总账。
      也就是说总共下来画得最差也能赚个五十块。
      而这活儿也不难,一个月画两回就行了。
      杨风一心想休息,可心情激荡处在创业热潮中的人可没有休息的心。
      刚忙完画儿的事,市场组就给她带来一个不好的消息。
      故事还要从去年打折季说起。
      不是有很多人买了尚衣五折的衣服出去卖么。
      这些衣服到别的地方卖八九折甚至原价再涨点都能卖的很好。
      比起他们挤火车背大包从羊城运回来的卖的还好。
      从工厂出走自己创业或者被收进别的创业小团队里的人,也就动了歪念头。
      尚衣这个已经打出来的招牌不用白不用。
      更不用说还有更紧俏的华裳了。
      刚开始还不敢明目张胆地干,就在卖货的时候试探着说,这衣服就是尚衣的工人做的。
      尝到甜头以后,直接就开始叫卖尚衣的衣服便宜卖了。
      年前大打折的时候,总有人自作聪明觉得降价卖的衣服都不好就没买。
      可身边买回去的人更多啊,过年期间又是串门子拜年的,买了的人人都说好。
      让没买到的就更抓心挠肺了。
      有人出来摆摊比尚衣店里卖的还便宜。
      年节还没过,正是花钱的好时候。
      占便宜的心理占了上风,这使得那几家摊位都卖得很好。
      身边的人有学有样,一时之间竟然半条街的人都说自己的货是尚衣的,更大胆的就说是华裳的。
      有聪明人就知道去店里问,而意志不坚定的就会在推推拉拉中付了钱。
      能去摊位上冲着尚衣买的,一般都是在尚衣买过的。
      认可尚衣的质量和款式,又不想花那么多钱。
      普通人看着相差无几的款式还真分辨不出真假。
      喜欢占便宜的人占不尽便宜是不会死心的。
      尚衣的衣服卖出去开线了或者是扣子掉了可以拿到店里让店员帮你补的。
      小摊上的衣服品控不好,但生意不错,哪儿有心情花时间不赚钱给人补衣服啊。
      于是就找到店里来了。
      以为是同样的货店员看不出来。
      可尚衣的店员都是经历过严格培训的。
      对自家的衣服比谁都了解。
      什么款式哪一天上的,哪一天不重要了换的位置,主体布料用的什么,口袋、边缘又用的是什么全都一清二楚。
      这可是姑娘们的看家本领。
      外头带来的货,光是单一的锁边就比不上店里的了。
      根本不需要更多的证据去证明。
      虽然顾客灰溜溜地走了,可小心眼的人不会觉得是自己贪便宜吃了亏,反倒会去抹黑店里无情。
      一个春节,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了两回。
      店长发现以后报到市场组那里,市场组去市场蹲了两天才汇报给杨风。
      这个事儿必须要解决了,造成的影响,流失的顾客都是不小的损失。
      和杨风之前讲给大家听的一样。
      自己创业,没有资金人又不够坚定没有远见的,是不会坚持质量的。
      像锁边,扣子,双层领这些耗费成本又耗费时间的,小作坊是不会花大力气投入的。
      工厂每天损耗那么多,才培养出来的专工人才。
      每一个岗位用的都是这样的人,然后再流水线作业才能降低成本。
      小作坊不降低成本就得抬价。
      他们就算定价和尚衣一样,利润也不高。
      再加上其他成本,下来真赚不了多少钱。
      而粗制劣造对于熟练工来说又不是难事。
      放低要求效率很快就上去了。
      模样也能大差不差。
      定价低了,布料省了,利润还高了。
      杨风本以为半年以后才能看得出来谁能从浪潮里走出来。
      没想到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这些人就成气候了,还能倒回来捅一刀。
      大城市日新月异,小地方还在为卖几只鸡算不算投机倒把争辩之时,大城市每天都会悄悄冒出几个万元户。
      不管怎么说,这种事情都是很影响心情的。
      杨风没了休假的快乐,底下员工的心态也要安抚。
      上半年的布局原本是围绕新大楼展开更多业务线。
      杨风不想让开年第一响冲着这些外人。
      她考虑了几天就去京市舞蹈团的女孩儿们拍海报。
      同时遣市场组的人带着安保去暗中调查。
      一拨人悄悄打听,另一拨人西装革履,严肃警告他们不许用尚衣和华裳的招牌招摇撞骗。
      然后查清楚这些人的来历和身份。
      每一家都至少去警告三次。
      花了大价钱的海报就是不一样。
      元宵节的时候,尚衣和华裳的所有门面都挂上了高达两米的大海报。
      背后有灯带,四周是裱框,全彩的海报凑近看还泛光。
      海报上的女孩或优雅迷人或巧笑倩兮,远远看都能看得十分清晰。
      每当人们有了新选择时,华裳和尚衣总会用层出不穷的手段将人吸引回来。
      潜移默化之中,尚衣就成了普罗大众心目中最时兴的地方了。
      周末出去逛街,不去尚衣逛一圈总觉得缺点什么。
      而在人流量大的车站供销社市场等地方突然出现的大墙画也引起了讨论。
      人们都是为了鲜艳夺目的颜色去围观的。
      佩服人怎么能把画儿画得那么大那么好看那么有意思。
      看得人多了,

第343章 前期宣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