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遗憾的就是这么多好吃的沈妈杨爸都吃不着。
杨风给沈妈打电话抱怨,沈妈听了一耳朵就打断了。
她加班的时候也不觉得累,就想着一定要把事干成。
可闺女嘴一张,那不带重样的菜说出来可真诱人。
人就经不起对比。
她不爱跟杨风聊这个,就找韩闻墨聊。
杨风也没光馋着沈女士,她一早就把炸物给她寄回去了一大包,天冷能放住。
过完年杨风本来还想再休息15天,凑满一个月的。
没想到事情一件接着一件。
初三罗芳就给家里打了个电话,问她知不知道厂里要搬迁的消息。
军工厂从大山里搬出来不是一件小事,但也不是什么能大张旗鼓的事情。
杨风这里还不知道,韩境元那儿也是隐隐听说了,消息还没确定下来,所以他就没跟杨风说。
工厂变迁涉及到的是多少人的前途命运。
他们那座军工厂又是周边规模最大的。
总容纳人量甚至超过了3万。
业务调整不是一件小事,但变革就是总有人要有调动。
一时之间,厂里人心惶惶,都在想各自的办法,去打听前路。
杨风对于不清楚的事情也不敢下什么定论。
她对于罗芳的试探,话里隐约的请求也没有答应下来。
这不是她能做决定的事情,她也不知道会不会对韩境元那边造成什么影响。
所以只能安罗芳的心。
告诉她自己会去打听的,如果有消息的话一定转达她。
这些年来,因为杨风当年主动给那边寄回去了很多高考的学习资料,那边也有意维持关系,所以双方一直互有往来,逢年过节都会互相寄一些东西,关系维持得不错。
罗芳电话里没说什么,但也能听得出来情绪不太好。
没那么满意。
杨风也没办法,越是往上,很多事情就不能靠着情谊去做。
时间隔得太久,这些人应该是都忘了她原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
当年共事的时候,除了领导硬塞的人,可没人敢求到她面前来,要个工作岗位。
都知道她不发脾气但绝对不好惹。
隔了时间和距离,她留下的印象就只有温和好说话了。
尤其是她日子过得好了以后,往回寄的东西里有很多那边没有的“稀罕物”。
好的布料衣服也寄回去过。
这些事情模糊了她做事的风格,让人对她有了期待。
而没有满足对方的期待后,就会变本加厉的恼羞成怒,这都是人之常情。
杨风这边把罗芳的心思猜得七七八八,她也没有生气。
罗芳的层次不允许她有更高明的见解。
一边工作一边养五个孩子长大,还没个人帮扶。
生活早已把她折磨得无法进步了。
罗芳这边挂了电话,脸色不好看起来,她又是在隔壁办公室打的电话,也不好跟人吐槽,就臭着脸回去了。
她走了以后身后的人不可避免地嗡嗡嗡小声讨论起来。
“哎,你说她刚刚是不是给金市那边的人打电话?”
“应该是,要不是那边有人她也不能这么得意。”
“是啊,这几年她因为在京市那边有关系。那家里好东西就没断过。咱们这边买个海带能难死,人家当菜吃呢。”
“所以她刚刚这是怎么了,闹掰了?”
一个年纪稍微大点的意味深长的说:“怎么可能瞧着吧,过两天又来打电话了。”
罗芳工作了一早上,那股气怎么都顺不下来。
中午回去就跟家里男人发脾气。
她男人级别还没有她高。
对于调任本就没抱什么想法,也不觉得自己能安排到什么好岗位上去。
所以就劝她:“人家也没有办法,天高皇帝远的,本来现在都不是一个系统上的,能使上什么劲儿?还不如维持现在的关系也挺好的。”
他不顺着罗芳说,罗芳就更生气了。
语气一时激烈起来。
“还不是你不行,你要是能有点出息,人家也不至于这么看不起我们。”
男人不知道话是怎么拐到这的,“这话怎么说的?人家也没有看不起,这事儿本来就不简单。”
罗芳听不进去,还大发了一通脾气。
要是杨风在这儿估计能猜得出来,她这大概率是更年期到了。
但是这会儿的人都没有更年期这个概念。
罗芳每天在家里心气儿不顺,其他人除了沉默寡言也没什么好办法应对她的脾气。
罗芳跟男人说不通,又找赵甜甜说了一气。
赵甜甜没有她那么理直气壮,没好意思找杨风打听。
这会儿听她的意思不怎么明朗,也就歇了心思。
倒过来劝罗芳,时间还早,谁也说不准,这件事一概由上面拍板,还不知道新政策呢,找人也没用。
杨风这一头呢,也找韩境元打听了。
韩境元级别高,这些事情在他这儿都是透明的。
只是他的确也说出不出什么结果。
做决定的人太多了。
这些军工厂也不是一个地方有,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有那么多。
当年都是全国顶尖的人才工人军人调过去支援的。
可以说军工厂背后的几十万人是一股庞大的力量。
改制以后,大佬们想更进一步,当地政府也想留住人才发展本地工业。
现在还在讨论呢,没那么快下定论,也得找几个地方试试看。
形势这么复杂,杨风更不敢说什么了。
只能给罗芳去个电话,告诉她没什么确切的消息。
安慰的话她也没多说。
说多了难免会让人觉得炫耀,觉得你自己日子过好了,就可以轻飘飘地安慰人了。
当时她来上学,韩境元调离重要项目的时候可没什么人看好。
当然也没人会想起当时的心情。
三月份的时候杨风又收到一个巨大的包裹。
是罗芳寄来的。
她冷静下来也意识到人家还乐意帮她打听消息,这已经是很珍贵的情谊了。
这都是后话了。
第342章 吃到明年二月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