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41章 新青年报刘青[2/2页]

七十年代生活日常 说画中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不知道是看中了她的新闻还是看中了风筝节背后撬动的能量。
      不过送上来的人脉不用白不用。
      杨风抽了半天时间,又去找黄雪打听了一下,才知道这位老同学混的相当不错,如今是是新青年报的主编,为人也很正派。
      她回家的路上又想起上一次来找黄雪还是她刚回来的时候,举目无亲,人脉一清二白,只能试着联系联系黄雪。
      其他同学都有了很好的发展,凑上去也是自找没趣。
      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过去,她已经成了老同学主动联系的那一方。
      身份地位有了极大的转变,杨风告诉自己要谨言慎行,回去就给刘青打了电话,主动约了他吃饭,问他需要什么帮助。
      刘青一看到风筝节的消息就去打听了。
      他对这个创意十分感兴趣,原来他是直冲东区的行政单位去的。
      可问了半天才知道这个活动还挺复杂的,是挂靠在东区下个人承办的。
      得知真相以后,他还腹诽这些人没能力,这么好的事儿推出去给别人办。
      他问的人多,这一打听就问到了去试飞活动的人那里。
      人家跟他说现场看几十架巨型风筝起飞才更震撼,承办人也不是简单的,能力很是不错。
      中间人还好奇地问他,都是一个学校的,没听过这么一号人?
      刘青这才把风筝节和前段时间在圈子里沸沸扬扬的千万个企联系在一起。
      知道了杨风的名字很容易就知道了她的学历,要是没有中间十年,他们还是同年呢。
      终于等来了杨风的电话,他的好心情透过话筒传递给了杨风。
      就定在明天见面。
      杨风给韩境元提了这事,她不太确定这样单独吃饭会不会有问题,对方也是个领导呢。
      韩境元建议她邀请出版社的老师一起去,作为中间介绍人,一起吃个饭也无伤大雅。
      于是杨风就请了出版社老师一起去的。
      也是幸好人家临近过年没什么事情,时间宽裕得很。
      而相较来说刘青和杨风都是年根底下不轻松的。
      一见面没寒暄几句,刘青就直接进入正题。
      “你的风筝节可以交给我们报社做独家访谈报道吗?”
      杨风为难地说:“这风筝节不是我一家之言,涉及到的东西太广,我能做的就是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这件事。”
      刘青也听明白了,一家报社力量太小吃不下。
      不过他也想到了,一出马就用到了广播台,那肯定是所图不小的。
      他是准备好了过来的,也没想着真能吃下。
      所以被婉拒了紧接着就提议:“我认为这个活动主要面向的人群就是青年人群对吗?这项活动中蕴含的蓬勃朝气正是我们如今应该带给人民的力量,京市甚至是全国都缺乏从困顿中迸发的朝气,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我想除了风筝节本身的娱乐性质,我们可以给它加上更多的意义。”
      杨风奇异地看着他手里的大纸,这习惯……
      略微有些熟悉。
      能看得出来刘青是一位思想先进的实干家。
      他懂新闻,懂媒体,懂文字的力量。
      也是真心欣赏风筝节的理念。
      虽然不知道他是如何通过短短三百余字的活动介绍发散出来如此之多思想的。
      但是……杨风很欣赏。
      她觉得非常合适。
      也能看得出来刘青是一个干实事的人,没有那些令人厌烦的官腔和拖拉的毛病。
      干什么都非要走几趟流程,把好好的事情一拖再拖,效果都拖没了。
      于是两人愉快地敲定了风筝节独家背后故事记录的合作细节。
      大的宣传方针不变,至于背后故事,交给谁来做都可以。
      有这样一位能力出众的老同学可以选择,何乐而不为呢?
      杨风喝了一口茶,把刘青行为习惯上带给她的怪异心情压下去。
      随口问道:“你们报社有没有好的画手?可以画墙画的那种?”
      刘青好奇地问:“画手?有啊,不仅有我们自己单位的,还有合作的,这个问题你问老师啊,她们那边更多吧。”
      杨风失笑:“是我一叶障目了,看到你就想起来报纸上的画了,倒是忘了书上的画更多。”
      “你要画手干什么?”
      “画一些大的壁画,宣传宣传风筝节。”
      杨风拿出笔记本几笔画了一个轮廓铺满一页纸,底下附上一行字:
      第一届风筝节于四月在东区开展,欢迎广大京市人民前往报名参与。
      虽是寥寥几笔,也能看得出来动笔之人深厚的功力。
      “你还有这一手?要不就这个图我给你放我们报纸上?”
      杨风赶紧把本子拿回来:“这就是一草图,把这页纸想象成一面墙,到时候用油漆涂成彩色。要是城内全是墙画,效果拔群。”
      全城的彩画!
      这又是一个不小的工程,这投入力度!
      难怪说一家报纸拿不下独家。
      刘青在心里算了算,这画能覆盖到的地方怕是比他们报纸能覆盖到的人还要多。
      当然动员的单位和资金也不少。
      这活动越大,那他独家报道的价值就越大!
      这顿饭值了!
      商议好细节,两人都给她了几个画师的联系方式就散了。
      刘青抢着把账结了,杨风抢不过他,只好承诺到时候提前联系他,给他留一个好拍照的地方。
      刘青欣然接受,一个好的位置可比一顿饭值钱多了。
      要是能拍出最好的照片,可想而知,报纸的销量会涨多少。(有很多人有裁剪报纸收藏的习惯)
      这个事儿也让杨风注意到了新青年报,读了几期发现上头的文章都很不一样。
      要是用一个字来形容的话,就是很“新”。
      这两年很多主流的媒体都有了大的变化,但是脱离不了过去训练出来的痕迹。
      风格上都给人一种很慎重的感觉。
      仿佛是经历了百八十遍的磨炼,总结出了最安全的法则,每一个字每一个观点都在保护范围内。
      青年报则不同,多了很多新颖的内容,有些辛辣的用词让杨风看到了“锐评”的影子。

第341章 新青年报刘青[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