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十二章 思念如酒[2/2页]

俏皮农家女 松花树上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里没有自己,她知书房中的那幅画,她在京城打听了一年,都没见到过眉间有胭脂痣的女子,柳彦青说那是他们未来的女儿,她将信将疑,后来她才明白,那画中人哪是他们女儿,明明是他卓明枫的心上人,可怜的是她连带走他心的人是谁都不知。
      “良……良……”
      卓琳琅口齿不清地喊着娘,严氏强扯出个笑来:“琳琅乖,已看完爹爹了,娘带你去园中看花看蝴蝶去。”
      ——
      布谷声声,凌瑜同顾轩登上了城门楼,这是她头一回来,站得高,看得远,流向远处的河,山头的山神庙也若隐若现。
      入眼的田野里一片忙碌,晃着水光的田里汉子正拉绳子插着秧,也有人在田边甩着秧把往田里打秧,凌瑜想起曾经插秧了,那时累得她直不起腰,顾轩撑开了纸伞,两人立于伞下,清俊的身影,惹得城楼守卫侧目。
      “凤来县城,如今在籍人丁为两万五千人,大小户头一千八百多户,入册的田地共四万三千亩,桑麻麦地占了一万三千亩,只有三万亩田能耕农种稻,其中有两万亩田在大户人家手中,大户家的田庄用着县城的夜香肥,能亩产三石多,百姓家好田能亩产三石,除去交税和粮种,夏秋两季收成均摊到丁,百姓每日约莫一斤粮食,加上杂粮,堪堪能活下去。”
      凌瑜在脑海里快速算着,四万来亩合下来二百多平方千米,顾轩又道:“蚕茧的税收,以前定的是五五税,景帝登基后,改为四六,上税四成,陈县令在任时,百姓手中的蚕茧,陈家家族占去大头,上税四成,自得三成,余下三成才在养蚕人的手中,育蚕场的蚁蚕上头定价二百文一张,百姓拿蚕三百文一张,几家专门的蚕桑大户是自行孵蚕,春养之后,再养夏蚕。”
      “那年我辛苦养的蚕,最后才得了八百多文钱,只够买几斤盐的。”
      顾轩转过头,浅笑道:“说到盐,咱们县的盐是安州南边走官道靠马车驼运过来的井盐,就要贵些,每斤一百文,北方能走水运的地方是隋州运过去的,盐价是八十文。”
      凌瑜想起刚穿来之时:“记得前几年杀猪时,盐价涨到一百五十文,十几斤猪肉才换一斤盐。”
      “那是陈家倒卖的官盐,在大历朝,贩卖私盐是会诛杀全族的,在咱们这里,没有盐场,卖不了私盐,如今官盐算是便宜了许多,据县志记载,二十几年前,咱们县的官盐是二百多文一斤,阿奶定是知晓的。”
      凌瑜看向顾轩,柔声道:“阿瑾,凤来县有你,是百姓们的福气。”
      面前的人跟他穿着同色的男装,黑发高束,顾轩伸手拂开她脸上的几根发丝:“有你,是我顾怀瑾的福气。”
      凌瑜心情很好,扬起嘴角:“遇见你,也是我的福气!呐,看楼下,你儿子醒了。”
      “好。”
      两人下了城楼,春生怀中的顾星辰双手伸向了凌瑜,她接过就塞到顾轩怀里,迅速上了马车:“赶紧回府,找奶娘去。”
      ——
      凌家院子里,凌成景和戚老头正晒着麦子,贺氏和王晴挑着菜籽里的杂物,因着要搬往县城,家里的田地就租给了李家村的秦家,秦家是外来户,家里田地少,便被顾轩请来凌家做工,贺氏便做了这个人情。
      王晴出声道:“娘,咱家要搬去县城,儿媳这心里还有些舍不得呢。”
      贺氏笑道:“这有何舍不得的?我现在是想通了,人往高处走,为了阿蕴,咱们早些去县城才是。”
      四月二十八,最适宜搬家,凌家三房搬到县城,顾轩在来凤楼订了酒席。
      来凤楼前,几人下了马车,王晴一路抱着孩子,疼得跟眼珠子似的,凌瑜乐得清闲,顾轩同凌成景走上台阶,来凤楼掌柜便热情地迎了出来:“给顾大人见礼,您们几位快楼上请!”
      顾轩拱手笑道:“有劳掌柜带路!”
      贺氏抬头看着牌匾,她头一回来这来凤楼吃饭:“阿瑜,咱们也进去!今儿个老婆子沾你的光咯。”
      “阿奶,说啥沾光的话,孝敬您是应该的,不过这确实是阿瑾订的。”凌瑜姐妹俩一左一右地扶着贺氏往堂里走,王晴和丫鬟跟在身后。
      戚老头和四儿手脚无处放,他们停在门前,凌蕴见此便道:“戚爷爷,四儿,你们快跟着,大姐也给你们备了一桌的。”
      “诶,谢三公子。”祖孙俩这才跟着进了堂里。

第六十二章 思念如酒[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