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回府时,已近午时,凌瑜一进屋,贺氏便道:“天这么冷,生完孩子才两个来月,你还是少出门的好,下午安排马车送我回去,都腊月了,我该回去了!过几日你把阿芳给送回来,快要及笄的大姑娘少抛头露面的好!”
凌瑜知道她阿奶在生她的气,忙讨好道:“好,我都听阿奶的。”
“县令夫人该有的仪态,你也莫忘了!”贺氏又把收拾好的包袱往桌上一放,瞪了凌瑜一眼:“还杵着干啥?你不吃饭,我这老婆子要吃呢。”
凌瑜扶着贺氏去了正堂,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她阿奶是最替她操心的。
日子一晃就是腊月下旬,凌瑜查看了所有的账本,一年下来净利润有两千多两,这果然有了权自然就会有钱,她家养颜坊挣的都是大户家的银子,主要出花油和中药面膏,以及女子内调的药丸,需要的花瓣和药材居多,铺子上经常下乡收花,尤其是开野菊花时,连小孩子都能挣些钱,这确实带动了经济。
即将过年,凌瑜便提前发下月钱,也给大家发了过年钱,让纸鸢陪同凌芳把下半年的分成利钱给德善堂送了过去。
账房里,凌瑜正收东西,听见敲门声响:“大哥,门开着,您进来就是。”
顾辙走进账房,他有些拘谨:“弟妹,你是不是发错工钱了?人家的账房先生月钱才六两,你之前多发,现在又多发了不少。”
凌瑜笑道:“大哥,没错呢!养颜坊账房先生月钱八两,您还在教他们认字读书,我就给您涨了二两,每月十两。
顾辙还是很疑惑:“那这还是多了啊。”
“多出的二十两是过年钱,您和大伯们曾经待阿瑾好,我和阿瑾都是记着的,您收着就是,铺子不开了,大哥记得早些回去。”
“诶,多谢弟妹,那我就先回去了。”顾辙感激地应下,他一年的工钱比家中的茶肆挣得还多。
——
炮仗声声,又是一年正月。
因孩子太小,凌瑜丢下父子俩,带着一帮孩子回了村。
一年未归,村头被雷劈断的枯树桩没了,几家院门上都贴着对联,张窑家已改成了瓦房,凌家大门敞开着,狗貔貔守在院门前,凌瑜撩开帘子喊了声狗子,狗貔貔就撒着欢儿朝马车奔去。
院中的凌蕴朝屋内吆喝道:“阿奶,爹,娘,大姐回来了。”
屋里众人出门相迎,马车后钻五个孩子来,贺氏往院外看了看,原来阿轩和孩子没回来。
纸鸢和石秋上前见了礼,五个孩子也齐刷刷地上前见礼,那声音震得整个村子都听得见,贺氏嗔怪地看了凌瑜一眼,忙抬手笑呵呵地道:“几个孩子都快起来,哪用得着这么大的阵仗,快起来。”
戚老头和小四儿上前给凌瑜见了礼,他们见到五个孩子,也是欣喜得很。
看着面前的七个孩子,凌瑜笑道:“阿蕴,你们平时都有练拳的,今日就比划比划,看看到底如何,柱子你最年长,看好几人,点到为止。”
郭小柱抱拳:“是,夫人!”
凌蕴领着几人出了院子,凌瑜这才对着贺氏道:“阿奶,爹,娘,孩子太小,受不得颠簸,阿瑜就没带他回来,阿瑾也便留在府中,让奶娘和丫鬟看着,我也不放心,您们别往心里去。”
几人点着头,贺氏道:“你说的是,当然孩子要紧,身边得最亲的人守着才成。”
王晴说着要进灶房,凌芳把她拉了过来:“大姐,你陪阿奶和娘到暖房说话去,今天中午我来做饭,有爹和纸鸢姐帮忙,我忙得过来。”
凌瑜笑道:“那今天就辛苦咱家的大厨了。”她进院之时,就闻到肉香味儿了。
纸鸢随凌芳进了灶房,戚老头也进屋专程烧火去,凌瑜几人进了暖房,刚坐下来,她阿奶和娘就拿过针线筐放到跟前,凌瑜看了看,这又是绣的嫁妆:“阿奶,娘,真是辛苦您们,帮我绣了嫁妆,如今又绣起阿芳的。”
贺氏接过话道:“现在家里头是宽裕了些,可有些嫁妆就得要自个儿绣得才有心意。”
王晴也道:“娘说的是,咱们给阿芳绣还能省些银子呢,就是日子好过了,也得算计着,村里头还有好些人家都是自个儿绣的嫁妆。”
王晴同曾经那般熟练地绣着,她脸上的气色好了许多,看着人都温婉了些,凌瑜想起心中的猜测:“对了,阿奶,娘,为了以防万一,有件事我还是说出来的好。”
贺氏和王晴都抬起头,凌瑜又道:“年前,阿芳把半年的利钱给德善堂孙老爷子送了过去,可是下午他们又把利钱给还了回来。”
凌瑜看着贺氏的
第六十一章 又凶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