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已大亮,顾书款款进了正房,她掀开帐子,双眼肿如核桃的戚氏吓她一跳,她娘缓缓转过脸,血红的眼让顾书觉得?人:“娘,您怎么了?您不要吓书儿啊,您是不是一夜未合眼?”
顾书越想越担心,她娘万不能有个三长两短的,她忙道:“娘,书儿去把饭菜端到屋里来,再去求爹给您请个郎中回来。”
戚氏动了动眼珠,她的心里已扎下根刺,她不知她家顾书到底是真心疼她还是怕她死了要守孝三年。
一晃三日过去,大病初愈的戚氏如换了个人,第二日便带着礼回了戚家村,戚家村靠着山,山里多白鳝泥,因此村里有不少的瓷窑和陶窑,最大的便是朱记陶窑,是县城的大户朱家所开。
戚氏看着漆色斑驳的院门,门前的槐树早被砍去,院子里有推石磨的声音,未出嫁时的记忆涌上心头,爹娘和四位兄长对她的疼爱,想着想着,不觉泪流满面。
“宝珠啊,你回来了,咋不进屋去?”从地里回来的戚老头满是欣喜。
戚氏忙拭泪道:“爹,您回来了,我——先前不慎被枝树梢子扫了眼睛。”
戚老头半信半疑:“你咋那不小心呢,没事儿吧?你几个嫂子都在家呢。”
抱着礼的小桃见礼:“见过戚老爷。”
“嗯。”戚老头自是高兴,他家现在可是县令大人的外祖家,原先村里所有瓷窑出的好瓷器都让朱家给收了去,因顾轩当上县令,戚氏开了顾记瓷铺,他们戚家才分得一杯羹。
“宝珠,书丫头的婚期不是快了么?你这回来可是为了铺子上的事?”
戚氏摇头:“宝珠是想爹了,才回来看看的。”
“宝珠这么孝顺,我这个老头子享福喽!走,进屋坐去,外头还是有些冷呢。”戚老头见他女儿脸色看不出异样时,才笑呵呵地推开院门。
戚氏同她爹进了院子,她的几个嫂子对她客气得很,一番闲聊后,她才知家中的兄长和侄子们都去修水库了,说戚家是县令大人的外家,得带个好头儿,修水库不仅有工钱,以后还会在水库那里立碑刻上大家的名字,戚氏心下愧疚,她不知她家轩儿竟为百姓做了这么件大事。
回府之后,戚氏便钻进屋算铺子上的利钱,顾书端着菊花红枣炖梨汤进了屋:“娘,您喝碗汤,二哥府上喝的就是这个,说是养颜的。”
戚氏端起碗喝了几口,她看向顾书,顿了顿才道:“书儿真是孝顺,这汤还挺好喝。”
顾书小意问道:“娘,您是不是要有话跟书儿说?”
戚氏放下碗:“书儿猜的没错,你的婚期就在下月,娘想把聘礼中的几样给你小弟留着,把新盘的那间铺子给你添进嫁妆……”
顾书不忿地打断戚氏的话:“娘,您就是偏心!哪有把聘礼留给小弟的,我二哥可是县令大人,你让王家如何看咱们顾府?让王家又如何看我?”
顾书不能忘记李月儿的提点,一定要把王家送来的聘礼要到手,她又拉着戚氏的衣袖撒娇道:“娘,您不留下聘礼,把那铺子也陪给书儿好不好?不久前,我见到了李月儿,我不想被她看不起,辕儿还小,娘可以去问二哥二嫂拿银子的,等我嫁去王家,到时候再好好孝顺娘,再拿银子给娘和辕儿好不好?”
看着顾书一张一合的嘴和来回的变脸,戚氏的心底有些发凉,她没好气地道:“她李月儿有什么看不起你的?她就是个被掳去王家的姨娘,你过去……”
说着说着,戚氏说不下去了,她才想起她家顾书是早就被人给破了身子的。
“娘,原来您真的只在乎顾辕!”顾书咬着唇跑了出去,她娘真的只是在乎银子,真的是想把她卖了。
戚氏后悔地闭上眼,心痛万分,她当初怎么就鬼迷心窍的非要和一个死人计较,把自己好好的儿女养成了这样。
顾书回到房里就是一番打砸,而后指着翠青就骂:“你个养不家的狗东西!你休想跟我去王家!你在顾家当一辈子的狗算了……”
翠青低着头,捏紧的拳头松开,幸好她只是三年活契而已。
——
王家为商贾之家,因出过举人,后走路子当上了县令,宅前门匾才换上王府二字,顾书徘徊在不远处,她犹豫着要不要前去找人传话。
翠青想了想,还是上前劝道:“小姐,您还是回去吧,您的婚期快到了,如今上王家,有失顾家和您的脸面。”
顾书一甩衣袖,横眉瞪了翠青几眼:“要你个贱皮子管!”说罢
第五十八章 顾书出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