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你呀,无需多言,我都明白,你好好收拾东西,我这就回去了,明早送你去。”
“好。”
鸡叫头遍,凌瑜就在灶屋里忙活着,还特意做了几个水分极少的火烧馍,在她看来火烧馍飞出去是绝对能打晕人的,保存两三天是没问题的。
微亮时分,她提着篮子去了村头,刘铁汉和顾轩早已等在那里,她拿出鸡蛋馒头和竹筒装的豆浆:“铁汉叔,麻烦您了,你们肯定没吃早饭,我带着呢。”
“大丫头,叔就不客气了。”
“铁汉叔,这都劳烦你走了一趟呢,快别客气。”
清晨的凉风吹来,已吃完的顾轩拿出帕子为他家丫头擦嘴,刘铁汉把牛车赶的快了些,在他看来,这顾秀才是个可怜的,亲爹后娘都不管,他在顾秀才这年纪时,孩子都已经三岁了。
县城南北城门外都修了个亭子,周围有好些柳树,所以南城门外的那处被称作南柳亭。
南柳亭,送别亭,尽是些背着书笈赴考的学子,还有头发胡子花白身子佝偻的老秀才,凌瑜想到了孔乙己,想到了范进,她也才细看,柳树上的柳枝早被南来北往的人折了不少。
“苏宁见过怀瑾,凌姑娘。”苏宁拱手道。
“苏公子有礼。”凌瑜还礼。
“顾轩,你说的同行可是苏公子?”
“对,瑜妹妹,在家保重。”顾轩的眼里满是不舍。
“好,你也是,路上你们二人同行,能相互照应着,确实让人放心些,顾轩,你别苦着脸,只是去赴考而已,愿你们旗开得胜,继续打马明年春闱。”
“多谢凌姑娘。”苏宁拱手,顾轩更是不舍了。
“顾轩,快走吧,后面能租借到马车就坐马车。”凌瑜催促道。
“嗯。”顾轩挥了挥手,一狠心转身就走,他的丫头在家要好好的。
南去的背影消失不见,凌瑜舒了口气,但愿能考中,那里正还等着她家书生修水库呢。
“大丫头,要去县城买啥不?不买,咱们就回去了。”刘铁汉问道。
“铁汉叔,我不买。”凌瑜上了牛车。
烈日当头,凌瑜戴上面纱,编了两树叶帽,跟刘铁汉一人一个,刘铁汉暗叹,这多贴心的丫头,就是跟他家儿子无缘:“大丫头,前面阴凉处歇会儿,我让牛喝喝水,在阴处吃会儿草去。”
“诶。”
——
几天后,凌瑜正跟她阿奶和娘学纺线,凌芳风风火火地跑回家:“阿奶,大姐,不好了,李月儿被县城大户人家给纳了去,听说那府上来了个嬷嬷带着些礼去了李家,大姐,你以后千万不能去县城了。”
凌瑜有些意外,几天前她还见过李月儿来着:“县城哪个大户?多久的事?”
“前天,李月儿和她娘去县城卖药材,顺便到布庄交绣帕,那王家公子打马路过,看上了她,当场就把人虏了去,听说她还戴着面纱的。”
“阿瑜,你二妹说的对,以后你就别去县城了,着实吓人,哎,估计那王家也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李家姑娘以后难咯。”贺氏叹道。
“那李家就同意了?这不是听说跟刘秀才家都在议亲了么?”王晴出声问道。
“哎,不同意又如何?人都在王家了,说到议亲,议亲又能算啥?”贺氏抬头看了看两丫头,又道:“在有些人眼里,就是有了孩子都不是事。”
凌瑜赞同,还是她阿奶看得明白:“阿芳,可还听说了其他的?”
凌芳摇头:“没,大姐,你以后要少去县城才是。”
“嗯。”
这里是古代,凌瑜想着她以后出门最好是变点妆,她身材虽不如李月儿有着傲人的胸脯,可脸蛋还是能见人的。
李月儿的事在村里传开,事已至此,就是李家不同意,也无可奈何,更何况,王家送来不少东西,除了李老头子有些担心外,其他人都高兴得不行。
李月儿此刻正在王府嫡少爷屋内,浴桶里水花荡漾,激情满满,前日她被带进府时,王横就给了她个三姨娘的名分,她知清白重要,更知那让人上瘾的事儿,她一直都记得那个夜晚,她二伯房里让人血脉膨胀的一幕。
那夜,李月儿因身体不适而睡不着,就摸出屋去院子里看星星,隐约听见她二伯房里有奇怪的声音传来,她鬼使神差地摸了过去,透过门缝向里看去,昏黄的灯光下,屋里的一切尽入她眼底,她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
从那以后,她犹如那蝙蝠喜欢上了黑夜,爱上了偷窥,心底的那只魔鬼指使她把各房窥探了个遍。
“月儿,你可真是能要我的命啊,娘说了,只要你能生下儿子,你就能扶正。”王横躺在榻上,食饱餍足的样儿。
“爷,那,那妾身还得努力才行。”只着薄纱的李月儿面露羞涩,食过才知其味,那算命的真准,她真就是富贵之命。
“还是月儿懂我,我的眼光真是不错,你比起卢氏那条死鱼可有趣多了。”王横拉过李月儿躺在旁边。
王家原欲求娶陈县令之女,后为撇脱与陈家的关系,就速速为王横定下婚事,于三月前成婚,这三月不到,就纳了包括李月儿在内的两房小妾,寻花问柳更是不在话下。
日子就这么过着,李月儿有她的本事,惹得王横日日宿在她的院子,后院里的女子少不了争风吃醋,在她多次温言软语之下,王家终于同意她回李家一趟了,打发着一个嬷嬷和丫鬟陪同着。
马车停在李家外的槐树下,有村里人在周围看着,眼里满是羡慕,李月儿在马车里等外面人看的差不多了,才让丫鬟搀扶着下了马车。
凌瑜手里拿着用竹筒和泥巴做的打稻机的模型去杨家,正好撞见回来的李月儿,这挽着妇人发髻上了胭脂的李月儿跟换了个人似的,看着妩媚动人,果真人靠衣装马靠鞍。
“那凌家的,好久不见,你都这么大了,怎么还在玩儿泥巴呢?”李月儿讥讽道。
“哎呀,这不是王家的少夫人回娘家来了么?夫家少爷怎么没陪你一起回来呢?”凌瑜笑着问道,还故意往马车后找了找。
李月儿的脸一白,那嬷嬷咳了一声,她没再说话,带人回了李家。
凌瑜摇头,都这样了还想摆什么神气,想刺她,没门。
杨家院子里,有了做木风车的经验,凌瑜拿着模型摇动把手,杨家的几个木匠一看就明白了原理。
“杨大伯,这是三两银子,您先拿着,这里面的铁把手,还有这滚筒上的铁环都要去铁匠铺打的。”
杨大奎犹豫片刻就收下:“行,大伯给你用好木头做。”
“嗯,谢大伯,大小的话,打稻机刚好能架在打稻桶上,上面再用竹篾席给做个棚子出来,这样稻粒就不会乱飞。”凌瑜说着,也在拌桶上比划着。
“还真是,那以后可就省力不少了,那瑜丫头,以后做出来让大伯家使使呗。”杨大奎笑着道。
“那必须的,杨大伯,您们可都是大功臣呢。”
说做就做,杨家二哥从屋里拿出几只三脚木马来,凌瑜看了眼,古代的祖宗有智慧,三角具有稳定性,或许他们说不出原理,却知怎么用。
“杨大伯,大哥,二哥,那我就回去了,可要辛苦您们了。”
“回吧,不明白的,就去你家找你去。”
明明太阳还在云层上露着半个脸,却毫无征兆地打起雨点来,凌瑜刚到家,大雨就唰唰而下。
凌成景扛着锄头从地里赶回来,打湿的头发贴在额前:“哎,本想着太阳大,锄草后,那草容易被晒死,哪知这老天爷又出太阳又下起雨来,害得我白忙活了。”
“爹,这雨下不了多久,不用太担心。”
“倒也是,这雨还真是会挑地儿,你看那边山上就没雨。”
凌瑜望去,是啊,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不知她家书生到哪了。
第三十一章 东边日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