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轩和苏宁几乎是日夜兼程,两人风尘仆仆地赶到府城时,已是七月下旬,安州府城偏南,正是收稻子的时节。
城门口排着队,放眼望去,大多都是神态疲惫的赶考学子,顾轩和苏宁眼下也是一片乌青。
“怀瑾,我原本以为你会和秦朗同行的。”苏宁还是没忍住说出这话来。
顾轩有些意外:“彦之,你可知乡试少一人参考,会意味着什么?若是你家有马车,你可会让人同行?”
“会呀,怎么不会?”
“那是因为你家没马车,你才说会。”
“……”苏宁无言以对,若是真有马车,这么远的路,他确实不会。
因来的晚了些,两人住进一家远些也便宜些的小客栈,房间不大,倒是很干净,顾轩一番洗漱后,才下楼要了碗汤面。
小二上哥端上汤面,热情地说道:“公子,您晚上可是要读书?灯里的灯油,公子得省着些,再添灯油可是要加钱的,若是公子想点蜡,那也是要加钱的。”
“多谢小二哥提醒。”
小二哥赔着笑脸道:“公子,您也别多想,您也可去外面打听,所有客栈都是这样的规矩,咱家客栈虽小,那也是出过举人的,这里离贡院也才四条街,半个时辰就能走过去,待公子歇息一晚后,明日便可去贡院看看。”
“好,多谢,这点茶钱,请小二哥收下。”顾轩掏出钱来,一般大户人家才点蜡的。
小二哥满脸堆笑:“多谢公子打赏,公子有何需要,尽管吩咐就是。”
顾轩吃完汤面,苏宁才拐下楼来:“怀瑾,你可是也把脚磨破了?我刚挑破了水泡,真疼,还好我娘给备了药。”
“我还好,只是鞋底快磨穿了,彦之,快吃饭,早些歇息,明天去贡院,我这就上楼了。”
“好。”
顾轩睡足之后后,才和苏宁同行去贡院,这大概就是后世的提前熟悉路线和考场。
因科考新规,参考学子比往届多,贡院号舍进行了扩修,即便是往届参考过的秀才,也都提前到贡院看场,因此,贡院几条街热闹的很。
贡院回来之后,顾轩便在客栈里看书,偶尔出去走走,就这样在考前的头三天,各条街道都有铜锣敲响,贡院已在发放号牌。
乡试每三年一考,各个客栈掌柜都很在意,若是住在客栈的学子考中举人,客栈也是沾光的,就可以此为噱头来招揽生意,都知那个叫举子楼的客栈里,每次都是最早住满人。
考生需提前一天入场,通过搜身检查的学子方可凭着号牌对号入座,顾轩抡材棘屋之时,老家正是农忙。
凌家院子里,凌瑜正晒着麻团,她爹去杨家换活计了,帮了别家,自家打稻子才有人来帮忙。
杨大奎家的稻田里,轰轰的声音响起,稻把靠近快速转动的打稻机,稻粒都掉落在稻桶里,摇着把手的杨家老大抬手擦去额头的汗,割稻子挽稻子的都忙得不可开交。
凌蕴站在田埂边,一动不动地盯着打稻机看,他只是来看看,他知道光能变成七色水葫芦那般,他能用折出的纸杯在油灯上烧开水,他知道县城里拱桥下为何是圆的,这些都是他大姐教的,他大姐说,只要用心去看,就会发现很多奥秘。
“三小子,三小子,还在看啥?还不快去学堂,小心你爹揍你。”挽稻子的张铁义吼道。
凌蕴这才回过神来,拔腿向学堂跑去。
不到两天,杨家的稻子就收完了,打稻机被抬到了凌瑜家,村里几户人家都到她家借打稻机用,连里正也不例外。
正堂里,里正打量着屋内,有几分雅致,布置的不比他家差,尤其几样竹编的摆饰分外惹眼。
凌瑜端上茶水:“里正爷爷,请喝茶。”
里正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瑜丫头,老头子也来叨扰了,如今做打稻机已是来不及,就想借你家那打稻机用用,咱家的稻子才收了一块田。”
“里正爷爷,就是您不来,我也会去您家的,不瞒您说,今天来咱家借打稻机的好几家,我都应下了,铁汉叔,铁义叔和有才叔都来过,您说我先借谁家,都是帮衬过咱家的,所以想请里正爷爷做主,您们四家一起用,比如从鸡窝?Y的田开始,您们几家都有田在那一片儿,收到谁家的田,谁家就把稻子背回去,里正爷爷,您看这样成不成?田多的人家多去几个人,何况那第一个田就是里正爷爷您家的呢。”凌瑜眨着眼睛说的头头是道。
里正捋着胡须笑道:“你个鬼丫头,这样一来,咱们几家,你谁都不会得罪,既然你搭了个梯子出来,那老头子去走着试试看。”
凌瑜调皮地说道:“谢里正爷爷,这全是您老通情达理,理解阿瑜的难处呢。”
“那老头子就回去了。”
“我送里正爷爷。”凌瑜送里正刚出院门,就见张小献提着两条鱼跑了过来。
张小献连忙喊道:“里正爷爷,您等等。”
“献小子,有啥事?”里正转身说道。
“里正爷爷,这是咱家田里的鱼,娘说是吃过稻花儿的,让您们尝尝。”
里正想了想,接下穿鱼的绳:“行,那老头子就收下了,给你爹娘说声,那些荒地,你家尽管去开,谁也占不去。”
“诶,谢里正爷爷,您慢走。”张小献连连点头。
“大姐,你等下。”没等凌瑜回话,张小献跟一阵风似的跑回家,又提了两条鱼跑了过来:“大姐,这鱼是送你家的。”
“好,谢谢咯,我也就不客气了,小献屋里坐会去。”
“大姐,我回去了,帮割稻子去。”
“那你快去。”凌瑜解下草绳,把鱼放进了桶里,她没有帮出白眼狼来。
里正还真说通了那三家人,那鸡窝?Y上,一片说笑和着机器转动声,好不热闹。
几家稻子收完,刚好赶上收凌瑜家的,稻子的收成比去年好,凌瑜有了信心,她要想法把单株选种推广开来。
院子里,王晴正扒拉着谷堆里的稻草:“娘,这大房二房的人还真是有气性,这都收完了,就他们两家还在田里,也不来咱家借打稻机。”
“这样才好,咱家也懒得跟他们打交道,不是听说他们赶做了台打稻机么?”
凌瑜撑着木耙子道:“还是阿奶看得清,咱们过好自己就行,管他们家呢,反正我是不想来往的,他们偷看了样子就做了,把手没搅几下就断了。”
王晴讪讪道:“那倒也是,咱们不来往的好。”
已过重阳,是夜,凌蕴在花坛旁边抓蛐蛐,姐妹俩用改装过的瓦罐蒸馏菊花精油。
暖房窗上映着的两人,时而用牙咬线,时而针尖在头上划划,凌瑜觉得真是美好,她阿奶和娘在帮她这个大老粗绣嫁妆,她二妹说那是鸳鸯戏水枕,她存的钱能在县城买套宅子了,她还要存够两间铺子的钱,到时候开间花油坊和女子药铺,顾轩最好是考中,才能更好地做她的后盾……想着想着,她笑出了声。
凌芳见她大姐独自傻笑,她抽了抽嘴角:“大姐,你傻笑啥?”
“嗯,啥?”凌瑜回神。
“你刚傻笑呢!”
“什么傻笑,不会说话。”凌瑜故意白了她二妹一眼,她是在憧憬未来。
“好,好,是我说错。”
已是十月,云淡风轻。
第三十二章 三妻四妾[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