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三章 登高赏菊[2/2页]

俏皮农家女 松花树上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你可曾有想我?”
      “想,怎么不想?想得我日日吃不下箸子咽不下碗。”凌瑜丢下这句话,就快步朝她阿奶们的方向而去,她是真的想过。
      顾轩追了上去:“瑜妹妹,你说的可是真的?”
      凌瑜点头,她捉弄心起:“顾轩,看招。”
      话落口,凌瑜的手指插向顾轩的眼睛,顾轩伸手挡住,这吓了他一跳。
      “这叫出其不意。”凌瑜抽手,又朝顾轩攻去,忽然变拳成爪,一把抓在顾轩的胸前:“这叫抓奶手,让你防不胜防。”
      顾轩顿时耳根烫起来,他的丫头在撩他。
      凌瑜继续出拳,顾轩单手防着,她佯攻下盘,脚却踢向他的下腹部,顾轩抓住她的脚,脸红地跟关公似的。
      凌瑜又道:“这叫绝阴脚,也叫断子绝孙脚,最是阴毒。”
      “瑜妹妹,你……学坏了。”
      看着顾轩那样儿,凌瑜心情好得很,不是要撩么,来呀!谁怕谁?
      “顾轩,我这是在教你功夫呢,要防着点人,你怎么就脸红了呢?”凌瑜故意逗着顾轩。
      顾轩看了眼凌瑜,伸手揽过她的肩,紧紧裹住前行,凌瑜几乎是被拥在怀里,她挣脱不开:“顾轩,你快松手,这样不好,有人来了。”
      “瑜妹妹是说没人来就可如此?”
      “……”凌瑜无语,说好的古人羞涩矜持呢。
      “二哥哥,我错了,你松手,好不好?我还小呢。”凌瑜说起软话来。
      “不好。”
      “顾轩,我走不动了,腿软了,要不你背我?”凌瑜拖住后腿,有耍赖皮的味道。
      “真的?”
      “嗯。”凌瑜点头。
      顾轩低头,那仰着的小脸看着很是无辜,他知道,丫头又在忽悠他,她的耐力可非一般人能比的:“好,我背你。”
      “顾轩,这叫兵不厌诈。”
      看着跑开的丫头,顾轩失笑。
      野菊花沿着路旁蔓延而上,来来往往的人们腰间都戴着个小荷包,有些人的耳间还别着朵野菊花。
      不高的小松岗上有间山神庙,庙前一大片野菊花,奇特的大松树下还有石桌石凳,附近几村的里正和乡正聚在树下。
      这重阳登高就如后世聚会那般,各自扎着堆,老头子那一堆里老里正说得正欢,好奇心的驱使下,凌瑜往前凑了凑。
      “咱们的日子会好过起来了,几位可见那天上紫薇星是越来越亮,这是要出明君的兆头呢,你们再数数,景帝一年,徭役改成招役,景帝四年,也就是今年,这税收都变了……”老里正说得唾沫横飞,旁边的老头子都点头附和着。
      “瑜妹妹,在听什么?那么认真。”顾轩问道。
      凌瑜抬手,小声道:“嘘,顾轩,你也听听,他们讲的或许有一定道理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们经历过苦难,有各自的见识经验。”
      顾轩看着凌瑜的样儿,又是浅笑。
      “对了,跟你同窗打完招呼了?”
      “嗯,在那呢。”
      凌瑜顺着顾轩的指向看了过去,一书生正同李月儿见礼:“那刘家书生和李月儿倒还挺配的,顾轩,你就舍得?”
      “什么舍得?”
      “那李月儿是个美人呢。”
      “瑜妹妹,你是知我心意的。”
      凌瑜扬起嘴角:“嗯,我知道,以后不逗你了。”
      “瑜妹妹,那野皂角能摘了,咱们明天去。”
      “好。”
      ——
      贺氏和王晴为顾轩赶做了套衣裳和冬鞋,在他去书院前给送了去。
      县城发生了件大事,上头颁布下来科考新令,一时人们奔走相告,一些老秀才激动万分。
      学子们之前参加乡试,必须是有人举荐才有资格,若是连考三次都落第,就取消考试资格,终身不能再参考了。
      如今乡试,不再需要人举荐,也取消了禁考令,不论年纪大小,只要是秀才就有资格,就可以去官府办理学子赴考的凭由,到府城参加来年的乡试。
      书院里也是一片沸腾,之前要靠院长和夫子的举荐信,现在只待兑换赴考凭由就可。
      “爹,如今说起来,您也还能去参加乡试呢。”杨正林笑着道。
      里正横了杨正林一眼,没好气地道:“哼,如今你倒还看起你爹的笑话来了!我一个老头子去凑什么热闹?难不成赴考的钱,你给我掏出来?”
      “爹,我哪敢,我去看看中午吃什么饭?”杨正林飞快地退出屋,他好怕他爹又会给他讲一堆大道理。
      里正捋了捋花白的胡须,他回想起那九天大考的滋味,如今这花甲之年哪里还经受得住。
      又到秋征之际,里正带着村里的庄户去县城交粮交麻,上头规定务必按时上交赋税,必须是新稻,若有不实或以次充好的,一经查处,要打三个板子不说,粮食全部罚没充入官府,还会罚银及服徭役。
      在征税这块上,上面倒是想的特别周全,百姓们也都是老老实实的准备好粮和好麻丝,想要逃税是不可能的,除非躲到深山里与世隔绝。
      这减税之后,凌瑜家的稻子只上交两石出去,这是她有记忆以来,上交之后,剩粮最多的一年了。
      “阿瑜,等种上麦子你和你爹去把桐籽榨出来,咱家修房子就少买些,明年你和阿轩成亲,做木器嫁妆也得用桐油。”
      翻晒皂角的凌瑜一愣,她是喜欢顾轩,可明年她才十五,至今例假都未造访,更何况那书生还要参加科考,她便道:“阿奶,明年是不是早了些?顾轩要参加科考呢,要不后年?”
      贺氏没好脸色地道:“早什么早?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阿轩等了你几年,也正因他要科考,你们要早些成亲,若是考中,阿轩就是举人老爷,你就是举人娘子,所以明年必须成亲。”
      “哦。”凌瑜应声,那她去给顾轩说好了。
      十月正是栀子果黄时,大多数妇人都要配染汤,染布或者染麻线,汉子们犁田种麦子,此时男耕女织来形容最适合不过。
      院子里,瓦缸前,凌瑜把弄碎的栀子果倒在瓦缸里,她娘用棍子在瓦缸里不停地搅动。
      贺氏出声道:“阿瑜,你们去割点茵蒿草回来,剁碎揉出汁来,调汤用。”
      “诶,阿奶,我马上去。”凌瑜应声。
      那栀子汤中加草汁,染出来的布是黄绿或者浅绿,配染汤到洗布捶布需要几天,每次染布之后,她阿奶和娘的手都是染汤的颜色。
      在凌瑜看来织染都是细致活儿,她还是下田出力算了。
      犁过的田全是大土块,不像水田能用犁耙,只能用锄头挖碎成小土块,整平,还要挖出排水沟才能撒麦种,再给浅土盖上。
      接下来的几天,凌瑜在田里帮忙整土,可能是做惯了,她的手心里没起水泡。
      为了防止一些鸟到田里刨麦粒,凌瑜又做了几个稻草人插在田里,村子里的人也纷纷效仿起来,都在自家的田里插上吊着笋壳的稻草人。
      石磨转得飞快,凌瑜和凌芳配合默契,晒干的薄荷草野菊花和着茯苓,被磨成了细细的粉。
      “大姐,这个牙粉好像很不错,嘴里凉凉的。”凌芳两眼晶亮。
      “那是,我做出来的肯定是好东西。”
      看着面前一瓦盆的草药粉,凌芳问道:“这么多,是不是要用很久,会不会坏掉?”
      “不会,等会儿咱们熬些皂角汁出来,你再去揪点那个地芙花回来,加些牙粉,做成皂,去县城卖着试试。”凌瑜端起瓦盆进了屋,凌芳跟了上去。
      “大姐,这样会不会有毒?”
      “放心了,不会,这又不是吃的。”

第二十三章 登高赏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