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三章养蚕[1/2页]

俏皮农家女 松花树上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凌瑜上前敲门,半晌,一个三十多岁的大叔探出了头,只是他左眼黯淡无光,似乎是失明了。
      “大叔好,打扰您了,我想找下顾轩,烦请大叔帮忙叫下人。”凌瑜客气地说道。
      “哦,顾轩啦,那姑娘,你们去那等着。”门房大叔指了指院门外的石板凳,就关上了门。
      “顾轩,说门外有人找你,叫你出去呢。”一学子喊道。
      “多谢了。”顾轩起身。
      秦朗上前拍着他的肩道:“哟!怀瑾,终于有人来找你了,这么几年,还是第一次见!走,陪你去看看。”
      “我也去!”
      顾轩快步朝院门方向走去,秦朗及几个同窗都在后面跟着,一开院门他就看见那个熟悉的身影,原来是他的丫头来了。
      凌芳招手喊道:“顾二哥哥。”
      顾轩的脸浮上笑意:“瑜妹妹,二妹,你们怎么来了?”
      “我和二妹来县城有事,就来看看你,背上的伤好全了吧。”
      凌瑜一眼就看到院门那几个伸着脖子的同窗,她暗笑,这场景有些熟,她曾经也是念过书的。
      “已经好全了,谢瑜妹妹关心。”顾轩说道。
      凌瑜递上大小包:“那就好,这些糕点拿去,对了,刚刚劳烦门房大叔了,要不你把这小包糕点送给他。”
      “好,谢瑜妹妹,冯大叔在服兵役时受了眼伤,回来才知道媳妇——改嫁了,娘也没了,就到处托人才得了这个差事。”
      凌瑜肃然起敬,为国家和百姓流过血的人,应该被优待。
      “瑜妹妹,明天你的生辰,我不能回去陪你,你别生气,我……”
      “嗨,那有什么好生气的,我过什么生辰,若是你不说,我都给忘了。”
      “那就好,日后我一定给瑜妹妹补出来。”
      “顾轩,不要太在意,生辰年年有,咱们就回去了,你也赶紧进去,自己保重。”
      “顾二哥哥,保重。”
      “嗯,瑜妹妹和二妹路上小心些。”顾轩叮嘱道。
      直到看不见两人的背影,顾轩才转身,几人笑着上来帮拿东西,他对门房冯清一礼:“冯叔,谢谢您帮忙,这点小礼,还请冯叔别嫌弃。”
      “没事儿,你们赶紧进去吧。”冯清接过糕点关上门。
      那几个同窗已经拆开糕点,顾轩如今也算是还礼,大多时候是他吃别人的,虽说他爷爷留了钱,可读书太费钱,他一直都在省着花。
      “哎呀,顾轩,你有那么漂亮的妹妹,竟然不给引见,我太喜欢你妹妹眉间的那颗胭脂痣了。”吃着糕点的秦朗说道。
      顾轩的脸瞬间沉下来:“她是我未婚妻!”
      “哎呀,这顾二嫂送的糕点真好吃,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糕点。”秦朗立马吆喝道。
      “对,对,顾二嫂不仅好看,送的糕点格外好吃。”
      “顾二嫂……”几个同窗都附和着。
      “看来糕点还是堵不住你们的嘴。”顾轩沉声道。
      几人拔腿就跑,边跑边嚷着堵得住,糕点也被扔在石凳上,在他们的眼里,顾轩仗着会拳脚总爱揍人,不过他们也跟着学了些招式。
      顾轩心情格外的好,他好期待丫头冠上他顾家之姓的那一天。
      二月十九,观音庙会。
      通往观音庙的路上,车马行人络绎不绝。
      “让让,闲人让让。”
      几辆大马车驶了过来,马车上的铜铃铛直响,后面还有家丁护卫跟着,两旁路人纷纷避让。
      凌瑜扶着她阿奶,不得已站到了路边草坡上,这定是大户人家才会有这排场。
      “今年庙会肯定比往年还热闹,阿瑜,你可知今天是什么日子?”贺氏笑着问道。
      凌瑜假装不知:“阿奶,今天不就是庙会么?”
      贺氏看向王晴:“丫头娘,你看,咱家野马还忘记今天是她的生辰了,回家一定给野马煮个鸡蛋吃。”
      王晴也笑着回道:“忘了才好呢,省了鸡蛋。”
      “阿瑜,你娘当初差不多也是这个时辰生下的你,阿奶当时还还以为你眉心的痣是粘上了什么东西,擦了老半天,你杨家的奶奶刚好路过,是她最先听见你的哭声,所以你的逢生之人就是你杨家奶奶了。”
      “娘,您记性可真好,我还记得那杨婶子进屋看见阿瑜,说那天是观音庙会,阿瑜眉心天生有红痣,没准儿阿瑜是观音菩萨座下的童子转世呢,当时您和成景可欢喜了。”
      凌瑜这才明白家里为何不过分约束于她,不过她跟观音座下童子转世差不多。
      观音庙前热闹非凡,杂耍叫好声,摊贩的叫卖,还有大户人家搭棚布施的。
      “大姐,你看那有唱猴戏的,我们去看看!”凌芳指着人群,很是激动。
      “阿奶,娘,咱们一起去,别走散了,今天人多。”
      “诶,对对,别走散了。”
      凌瑜拉着几人走了过去。
      “铛铛铛……”铜锣被敲响。
      “欢迎各位看官,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
      几人在人群外围,闻声却不见人,凌芳踮着脚往里看,不过凌瑜个高些,从缝隙间还是看到了猴子,随着铜锣敲响,翻跟斗,耍短棍的,看得她都想养一只了。
      “阿瑜,要不咱们不看了吧,去庙里拜了观音就回,你爹在家,阿蕴也还在学堂呢。”
      “好。”凌瑜拉凌芳,凌芳有些不甘心,都怨她太矮,什么都没看见。
      寺庙分左右两殿,各有一门,这里以右为尊,凌瑜一看右边大殿的豪华大门就知那是大户人家拜会的地方,估计她这种平头百姓还未走近就会被撵走。
      凌瑜跟着她阿奶和娘进了左边的殿门,在门口箱添了些香油钱,进入大殿点上香,虔诚地跪在垫子上拜了起来。
      那绘着彩色的观音菩萨手持净瓶,神态庄严,低眉垂目,仿佛正俯视着下面跪拜着的来人,可前来虔诚跪拜的人们没有谁知道右边大殿里的观音菩萨早被渡上了金身。
      “娘,咱们今年要带水回去吗?咱们没带瓦罐呢。”王晴问道。
      “咱们去看看那井里还有没有水,有的话就买个瓦罐,没有就算了。”
      这观音庙里有一口井,常年有水,好多人都在观音庙会这天来带回去一瓦罐水,说喝了这水,只要做善事,便会得菩萨保佑,不生百病,凌瑜暗道这倒是个不错的信仰。
      回家的路上,凌瑜采了些红色的蔷薇花瓣,她想做点胭脂试试,她二妹也没白来,也采了不少野菜。
      春雨贵如油,绵绵的细雨让田野山川变得更绿,田里的麦子抽上了穗,该养蚕了。
      凌瑜家修剪过的桑树没丝毫影响,那桑叶较往年长势更好,她记下那些能取嫁条的树。
      县城育蚕场,人声鼎沸,一眼望去,都是拿着竹簸箕的人。
      三村为一乡,十里为一亭,设有乡正和亭长,这不,他们正维护秩序,吼着那些扯皮的人。
      别看他们不领禄米,可那不大不小的权力却也震慑力,脑子正常的人都不会得罪他们。
      各村排各村的队,按家中桑树的数目来,虽说领蚕要给钱,却也不是想买多少就能多少的。
      凌瑜家如往年一样,领到小小的两块蚁蚕,草纸上吃光的桑叶茎上爬满了密密麻麻如蚂蚁大小的蚁蚕,那蚁蚕身上还毛乎乎的,看得她好喜欢,生怕来阵风把她的小蚕宝宝给吹跑了。
      她和她娘在竹簸箕上盖上一块包布小心翼翼地护着,那竹簸箕里的小东西犹如她们的孩子。
      中国的丝绸和丝绸之路可是世界闻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古老又神秘的丝绸,竟是来自这些小小的蚕,这其中蕴含了多少文明和文化。
      想着这些的凌瑜,眼睛成了月亮弯。
      “阿瑜,今天领蚕这么高兴?以前可不见你这样。”
      “娘,那是以前嘛,那时候我还小,不懂事呢,娘,您说这么小的蚕吐出的丝能做出丝绸供人们穿在身上,是不是很神奇?”
      

第十三章养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