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隔日,大国又去街上看了刘军叔叔。一包很普通的点心,给他送去了一份最真挚的心意和问候。
刘军说,出门在外不和家里相比,处处要留神留心,少和人打架闹事,现在是法治社会,拳头解决问题的时代已经过了。
大国点点头,说我会记住的。
待了没几日,俩孩子早早回城上班了。
这一次,王喜盛再要送送他们,被大国和红珠拦住了,说我们已经长大了,你就别费心了。
孩子们走了,这个家又关门了,热闹了还不到一周时间,如今又清静下来。
有时候王喜盛下班回家,特意推着自行车从中庄走过,总会忍不住瞥一眼那个家:门锁着,冷冷清清。他心里一阵凄凉。
除了心里默默祈祷俩孩子早日混出个样来,再也不知道能帮上什么忙了。
这一次,俩孩子的小逆袭,让村里人似乎忘记了红珠身上曾经发生过的那桩浑事。
先前一片骂声,说一个小姑娘家不懂得自爱,尽干那不齿之事。而如今在城里混上了,听说挣了俩小钱,也出落得有城里人的影子了。
这时候,态度突然转了,话风变了。太阳底下,三人一撮,五人一堆,围在一起说他们的事。
这回说好听的,说这俩娃还是胆子大,有点本事呢!将来应该有出息。你瞧,那行头,那嘴皮子,才呆了多久,就变得那么麻利。
有人说,这读书还是有好处,你瞧瞧同样是出了门的人,王德奎和林一萍就走丢了,为啥?
还不是因为睁眼瞎呗!你看大国和红珠,一个初中毕业,一个读到初二,识字不说,还长了见识,这一去,还真混出了一点模样来!
知识能改变命运,这话该是这么理解吧。
对于村里同龄的孩子们,尤其是那些不爱读书的人,自见了大国和红珠以后,心里有了邪念:
这城里头真是好啊,外面的世界一定很精彩。
以前,他兄妹俩胆小如鼠,连老房子都不敢住,说话也不利索,穿得更不像样了。
可今天,无论从哪一点看,都变得有个样子了。他们想,这烦人的读书到底有什么用?本来就讨厌去学校,还不如趁早跟着大国他们一起出去闯荡社会呢!
有时候和家长争辩的时候,孩子们就会拿大国说事。说,大国才初中毕业,人家不照样混得有模有样吗?我至少还读了高中一年级呢!
家长气得破口大骂:“你个败家玩意,就好好知足吧!大国哪里是想出去混社会?都是因为家里没钱才逼得走了这一步路,你以为社会有那么好混?
一个饭店的服务员,刷碟洗碗,寒冷受冻,还看人脸色,有什么好的?你丫就知足吧,身在福中不知福!
不管怎么说,大国这一来,对读书“别有用心”的孩子来说,似乎给他们提了个醒,也意外成了他们的精神领袖。
当然,在大国内心深处,还是读书最好。走这一步路,也是迫不得已。
虽然看似光鲜,但毕竟是低三下四给人做服务的,有什么好?孙全胜常说,知识能改变命运,自然,这打工能有什么出息?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他想,等挣够了学费,他还想再回到学校,把学业完成。
这次回城,大国从洗碗工慢慢走向了后堂。
潘满福觉得这孩子很勤奋也很听话,后堂刚走了个帮厨,如今正缺人手,就给老板推荐把大国叫过来,给他做下手。
听得大国以前家里做过饭,老板也欣赏他为人实诚,就欣然答应了。
第150章“榜样”人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