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原野则被梁时异抽了回来,紧锣密鼓地筹备地产开发公司。
关于地产开发公司的组织结构,领导班子协商的结果是以集团公司为主,在社会上广泛集资入股,成立混合所有制的股份有限公司。
其实,这一设想与时异的心思不谋而合,他正是要用股份制来给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从而才能够搏击商海、占领市场。
经过几个月的筹备,金辉房屋开发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了,集团公司占股百分之五十一,龙猛捷通公司占股百分之十五,杰茂金属贸易公司占股百分之十,杰龙铁矿占股百分之十,其余的部分,就是在东州市自然人集资入股。
在东州市的北郊租了一层办公室,梁时异兼任董事长,厉欣兼任总经理,然后由他从东州市的几家地产公司挖来了两个副经理和一些管理人员。
公司成立了,接下来就是拿地。
这一块,水是很深的。
一般开发商都有一个不错的社交网络,而大部分的土地出让信息来自这个网络,并不是什么土地储备中心的出让公告,名义上是从土地储备中心买地,实际上,这只是一个监督方。
这些,都是公司挖来了两个副经理告诉厉欣的。
市北郊一块五十多亩原焦化厂土地需要出让,进行招拍挂,万义、张茂全两个副经理急于立功,就通过种种关系,搞定了当地一个村长.
让他带七八个人到拍卖会上趁场面,八千多万的起拍价,那几个大汉一万元一万元地加价,搞得主持拍卖的人都哭笑不得,但是,众人都看出了问题,就是这伙人志在必得,外地人惹不起!
但是,也有不服气的,一个劲地猛加价,这七八个大汉就轮流到他面前横眉瞪眼示威。
人家是来开发房屋做生意的,要在这片土地上施工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有这一帮地头蛇搅局,真犯不上和他们火拼。最后,放弃加价,万义、张茂全他们以一亿零五百万拿下。
有了这个开场白,下面就是拿到土地证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五证。
为了这五证,两个副经理可以说是跑断了腿。
厉欣这边也不轻松,资金问题就很难操作,一般开发商,自有资金要占百分之四十,其余需要靠贷款和预售来支持,预售还早着呢,需要工程建到三分之二时才可以申请,贷款这一块,他和两个副经理都没有渠道,无奈之下,只有来找时异想办法。时异一听笑了,其实,公司一开始组建,他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搞地产是资金密集型企业,没有大量的资金或者融资渠道,是根本转不开的。
之所以当时不说破,注册资金时只有区区两个多亿,是为了怕吓到集团公司那些人,使公司能够顺利成立。
时异让厉欣去找张得龙,让他再以建材公司、个人名义对金辉公司注资或者融资。
他告诉厉欣,干脆弄他十个亿,再买两块地,三个工地渐次开工,也能够提高工效。
厉欣一听,眼睛瞪得老大:什么,十个亿?三个工地开工?
天呐,我们三个经理想破了脑袋,想融资一个亿都没有办法,梁总不会是说大话或者是疯了?
梁时异既不是说大话也不是疯了,因为他随后就给姐姐姐夫打去了电话进行安排,十亿元一部分以建材公司,一部分以姐姐、父母名义,对金辉公司进行融资,当然,利息略高于银行同期利率。
姐姐姐夫和颜妍都提出为什么我们不直接入股金辉公司,成为最大股董,从而参加分红,而要为他人担负这么大的风险呢?
时异耐心进行了解释,说这其中,内情很多,主要的,是为了实现我的愿景,不是为了发财赚多少钱,而是要把集团公司做大做强,使几千职工受益…
他一这样说,家里人也就无语了。
没有两个星期,厉欣他们就陆续拿到了时异计划投资的十个亿,把厉欣、万义、张茂全三人几乎惊调了下巴。
特别是厉欣,对这个老同学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更让他们惊异的是,在随后三个地块施工前后过程中,每一个程序、每一个环节都有qian规则和利益再平衡,都存在制衡。
比如建筑密度、容积率的调整、节能审查、消防检查、双电源供电、办理预售证的周期和分批次办理等环节,很多他们攻关不下来的,找到梁董事长,基本上都能够很快搞定。
这让厉欣、万义、张茂全他们佩服得五体投地,认为在这样的公司干下去,大有奔头。
金辉房屋开发有限公司很快在东州市企业中渐露头角,然后又乘着房地产业大发展的东风,一路高歌猛进,发展势头迅猛。
关键的是,房产价格上升极快。
当然,对于老百姓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但是,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个个都赚得盆满钵满,老板们都大发横财。
以至于有的房地产老板私下里承认,做房产开发,有时
第96章 手心手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