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十九章 扯皮[2/2页]

奋斗在五代末 有点混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七十岁的高龄,依然奋战在边防一线(秦州位于今甘肃天水市)。
      在吴廷祚看来,趁着这次调镇,给王老将军官升一阶然后让他风风光光的退休,实在是合情合理。
      当然了,秦州这个地方地处西北边疆,人烟稀少不说,这地方的汉人甚至还没异族多,油水少得可怜的同时还要肩负巨大的边防重任,的确不是个好去处。
      可对于枢密院的枢相们来说,这其中多得是可操作的空间。
      将一位富庶节镇的节度使调去秦州,这油水肥厚的位置不就能空一个出来了吗?
      可盯上秦州的不止有吴廷祚,枢密使魏仁浦也盯上了这个地方。
      魏仁浦与不少高级武将都有深厚交情,他可不是那种吊死在赵匡胤这一棵树上的呆瓜,对于秦州这个充满操作空间的地方,他当然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范质与王溥都是文官,与武将派系没多少牵连,两人在枢密院也只是位列次席,故而没有参与对秦州的争夺。
      可光是两名枢密使就足够将调镇这事给扯上天了。
      若不能得到两位枢密使的同时许可,这调镇工作又如何能开展下去?
      可见到此情此景,力主将吴廷祚调回枢密院的范质却是一点都不后悔。
      他甚至还暗自欣喜:将吴廷祚调回枢密院与魏仁浦打擂台实在是一招妙棋。
      人的精力是有极限的,虽然是有少部分天赋异禀的人能够一心多用,但范质显然并不在此范畴之内。
      范质虽身兼政事堂、枢密院两大重任,可在郭荣病重不理朝政的当下,他的绝大部分精力还是得放在政事堂上。
      枢密院的大部分公务,范质只是会稍作了解,然后就任由正任枢密使定夺。
      不是他不想管,而是实在没这个精力。
      而且自大周刑统颁布以来,范质还需要将部分精力放到对刑统的推广上,这才是他从政的初心。
      心思花到政事堂以及刑统上,范质就再难顾及枢密院的种种公务,他思前想后,决定找个人来制衡下魏仁浦,以及魏仁浦所支持的年轻武将派系。
      总而言之,魏仁浦与吴廷祚在枢密院里势同水火,正是范质乐于见到的局面,也是他一手促成的。
      这调镇一事,是范质抛出的诱饵,目的正是为了验证自己的策略是否可行。
      结果也非常喜人,魏仁浦与吴廷祚那是一见饵料就上钩,当天就斗得不可开交。
      放衙后,吴廷祚带着一身怒气回家,然后就见到了上门拜访的李延庆。
      李延庆已经收到了吴廷祚升任枢密使,以及朝廷即将开始新一轮调镇的消息,故而早早地就在吴府做等候。
      自父亲李重进赴任郓州后,李延庆就经常往来吴府。
      而吴廷祚也很欣赏这位后辈,乐于向他分享官场的见闻与经验,也会与他一起分析官场上的种种局势。
      别看吴廷祚有六子六女,可除了成婚的那三位外,其余子女都是周朝建立后才出生的,最大的也不过才五岁。
      到了家里,他还真找不到几个有共同语言的聊伴。

第七十九章 扯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