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十八章 范质的棋局[1/2页]

奋斗在五代末 有点混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消息送达,吴氏很快离开。
      吴观重新坐回椅上,他盯着面前的李延庆,眼中满是好奇:“三郎,你为何能笃定范质今日必有动作?你几时竟成了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还是说,范质已经成了李家的盟友?”
      “老师说笑了,我并非诸葛孔明,范质与我李家也绝非盟友,这只是根据情报和局势做出的合理推测。”李延庆的回答很是谦逊。
      事实也正是如此,只要能把握住范质的行事风格以及个人秉性,那他的一切行为就都将是有迹可循的。
      在得知范质对赵匡胤的处理方式后,李延庆立刻结合现有情报,将自己代入了范质的视角之中。
      范质与赵匡胤并无牵连,他之所以“高抬贵手”,必然是已将赵匡胤这枚棋子置于他的平衡棋局之中。
      赵匡胤这枚棋子有哪些优势?
      他在殿前司具有深远的影响力,殿前司上上下下千名军官都由他一手提拔,同时他还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勇将,在高平之战与淮南之战中皆有不俗建树。
      将他置于许州,一方面能够安抚殿前司的其余武将,另一方面也可随时调回开封以备不时之需。
      有利就有弊,赵匡胤这枚棋子的益处同时也是他的弊端,正因为他在禁军中富有影响力,他随时都有可能成为皇位的觊觎者。
      那么就需要另一枚棋子来制衡赵匡胤。
      虽然李延庆无法猜到范质具体的应对手段,但他能够笃定范质一定会在近期有所动作。
      就算不是今天,那最迟也不会超过后天。
      在周朝寥寥几十名高官中,范质的行动力若排在第二,则无人敢称第一。
      “好好好,我也不追问了,就当是你神机妙算好了。”吴观不想再深究下去了,他转而问道:“那你再算算,这朝堂接下来该如何发展?”
      李延庆的神情逐渐严肃:“就目前之局势看,将赵匡胤外放之后禁军已达成平衡,吴廷祚重归枢密院后朝堂也已基本均衡,接下来应该就是对地方节镇的新一轮调换。”
      调镇,对大部分节度使而言都是一次遭罪。
      想想,你身为节度使,执掌一州大权,刚刚安置好家属亲信,刚刚开始熟悉你麾下的几千州军,并刚刚与地方权贵们打好关系,正准备利用特权大捞特捞一笔。
      可随着朝廷一纸令下,你的诸多布置旋即化为乌有。
      而且你还将再度踏上宦途,去往另一个陌生节镇担任节度使,你的家属亲信也都要随你一同长途跋涉。
      到了新节镇后,安置家属亲信、与地方豪强构筑关系、安排幕府近臣接管地方职位......一切又要重头再来。
      更要命的是,若是你刚刚抵达新节镇,还没来得及熟悉环境,突然朝廷又发来调令,命你率领本州兵马随军出征......
      这种事情在兵荒马乱年年打仗的五代常有发生,慌忙之中节度使们很难不出岔子。
      而一旦随军出征时出了岔子,节度使们挨皇帝一顿臭骂都算幸运了,一些不走运的甚至会因此而丢掉官职乃至性命。
     &n

第七十八章 范质的棋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