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6章 无一人上榜[1/2页]

典藏华夏:古今连线展国运 冲到天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历朝历代的帝王暮年之后,在意的不是荣华富贵,千里江山。而是后世对自己评价,彪炳史册,或是遗臭万年。对此,周瑾早就见怪不怪。并未打算隐瞒,选择如实相告。
      “自陈胜吴广以来,农民起义者多不能长久。之前受过太过苦难,等翻身之后,就沉迷于酒色犬马之中,许下的豪言壮志也丧失殆尽。而陛下不同,有野心,求上进,从不放松。”
      “陛下驱逐异族,统一华夏,贫苦节俭,惩罚贪官,兴修水利,广纳贤才。鼓励农民开垦荒田,促进农业生产力,这是功劳,千秋传颂。”
      朱元璋轻点脑袋,表示赞同。
      “但朕不相信就这些,继续说。”
      周瑾也不犹豫,直言不讳:“陛下的残暴深入人心,大肆屠杀,搞文字狱,闹得社会人心惶惶。以猛治国,建立厂卫制度,特务统治,法,令臃肿,酷刑恶劣,一直被后世所诟病。”
      闻言,朱元璋沉思片刻,轻点脑袋:“倒也中肯。”
      朱元璋出生于元末年间。
      朝廷苛政,想尽办法剥削百姓,使得当时的生活很苦。朱元璋家更是如此,爹娘和兄弟因为没饭吃,活活的饿死。幼小的朱元璋心里,埋下了一颗痛恨贪官污吏的心。
      到了少年,转变为仇恨元朝。
      此时,家里头实在是揭不开锅了。如果坐以待毙,朱元璋也会饿死。为了寻一个活路,离开家乡,成了一个浪迹天下的乞丐。十七岁那年,迫于无奈,只能出家去当和尚。
      明史中记载:“里人刘继祖与质地,乃克葬,即凤阳陵。太祖孤无所依,乃入皇觉寺为僧。”
      早年间食不饱肚,颠沛流离的生活,更加坚定了他反抗元朝暴,政的信念。
      “还有一件事,立国之后,陛下大肆屠杀有功之臣,遭世人谩骂。”
      周瑾说道。
      “你可知朕为何要杀他们?”
      朱元璋冷哼一声,长袖一甩,本就丑陋的脸庞变得更加狰狞。
      “这群人仗着自己是有功之臣,胡作非为,欺压百姓,腐,败贪污,中饱私囊,甚至有些人还起了反意,暗地里对付朕。”
      “若是任由他们胡来,朕不加以干涉,我大明江山岂能长久,拜拜断送于他们之手!”
      七七的画外音响起。
      “明朝有两大案件,牵连甚广,朱元璋几乎将功臣杀尽。一个是胡惟庸案,另一个是蓝玉案。第二个案子波及的功臣宿将多大一万五千人次,株连九族间接性处死的家属达四万多人。”
      “史书有记载‘蓝玉蓄养家奴养子数千人,这也是朱元璋拿起屠刀的重要原因。蓝玉的功劳即便再大,也是只一个臣子,家中居然有几千人供使唤,他要做什么?如果其他人有样学样,整个天下不就乱了。”
      “换句话说,蓝玉被杀,完全就是咎由自取。其中牵连的功臣宿将,株连之法固然残忍,但也是无可奈何之举。因为要想江山牢固,朱元璋只有狠下心做。”
      因为蓝田案十分出名,几乎人尽皆知。
      评论区异常的热闹。
      “朱元璋依靠功臣打下江山,王朝建立后又反过来屠杀功臣,真不是一个东西!”
      “楼上,你懂个屁。那些功臣确实立下汗马功劳,但立国之后,依仗

第106章 无一人上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