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9章 感同身受,天下万民[1/2页]

典藏华夏:古今连线展国运 冲到天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没有办法,我等只好将《书》藏于故居墙内,自己外出避难。”
      “在那样一个战火焚城的年代,读书人命如草芥。”
      “二十年来颠沛流离,我心中无时无刻不挂念着,家中藏书。”
      “等到天下初定,我急忙回到家中,发掘墙壁。”
      “然而二十年之久,墙壁中的书简大多都已经损毁。百篇之书,仅余二十八篇。”
      “我一生护书,却未曾想……最终却因为损毁了大半。”
      “我尽力弥补,却没有什么成效。”
      “我愧对先祖……愧对孔圣人……愧对我死去的妻儿……”
      说到最后,伏胜已然是潸然泪下。
      他双手举过头顶,深深的朝着天际参拜。
      此时的七七早就已经哭红了眼眶。
      “我怎么从来都不知道……历史故事还能这么好哭啊……”
      七七上接不接下气的擦着眼泪,看得周瑾心中一阵无奈。
      而有着相同感受的,何止仅仅只有七七一人?
      “呜呜呜呜呜……妈妈问我为什么哭,我只能说我看《书》看哭了。”
      “伏胜这一生颠沛流离,坎坷无比只为护《书》。然而我等后人……却丝毫不对这些古人流传下来的东西感兴趣……”
      “古之圣贤以命相护,到了如今我等却视如草芥……”
      “我等后人对不起先辈啊!”
      此时的评论区,已然是一片自责。
      而此时此刻,姗姗来迟打开直播的叶翰林,也是刚好赶上伏胜讲述自己一生经历的桥段,一时间也是被感染得流下热泪。
      《尚书》,乃记中国上古列祖先贤,虞夏商周,明君贤臣之言行之史书,为中国最古之史书,与《诗经》并称中国古士大夫必读书目。
      东周各国之卿士,不引诗书者,则无法言说,诸子百家者,不读诗书者,则不成一派,真乃“政书之源,史书之祖”。
      昨晚华夏文化历史研究院的院长,没有人能够比叶翰林更了解《尚书》被损毁的这段历史类。
      秦之大一统,左丞相李斯言于始皇帝,请禁诗书,制曰可,书乃遭秦火,民间藏书者,尽毁之,所幸者,天下书藏之咸阳,然项羽占咸阳,楚人一炬,化为灰烬,每每读此,甚为痛心。
      然事在人为,秦故博士伏生者藏书于家壁,及汉兴,破壁,书大半被蚀,仅得二十八篇。
      叶翰林深深的呼出一口气,世间之人大多数都是仅仅知道这书中记载的短短几字几句,却不知道伏胜护书的过程中,经历了多少的艰难。
      其实一开始,叶翰林是并不看好周瑾去参加那什劳子的《典籍华夏》的。在叶翰林的眼里,人这一辈子就应该通习一事。
      而对于周瑾而言,就是应该踏踏实实的把《典藏华夏》做好。如果同时开多个节目的话,只怕年轻人会浮躁,最终适得其反。
      但是此时的叶翰林也意识到,或许真的是自己多虑了。
      “先生切莫要责怪自身。”
      “若不是先生拼下了身家性命,我们如今,怕是连如今的这二十八篇,也难以保全。”
      看着仰天流泪的伏胜,晁错急忙开口劝诫。
      “唉……人这一老啊,感情就容易不受控制。”
      “今日见到晁掌故前来学《书》,我这也是高兴,就多说了一些。”
      “还请晁掌故多多见谅。”
   

第49章 感同身受,天下万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