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与自己一样,都是被洪水淹没了家园的人。
“洪水之难,我又怎能不知其中艰辛?”
“然,洪水肆虐,生灵涂炭,饿俘千里。我等在次形式之下,又怎能不临危受命?”
“十三年来,我视察河道,并检讨父亲失败的原因,决定改革治水方法,变堵截为疏导,亲自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
“我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
“访遍民间疾苦,踏遍华夏大地。与黎民同心,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
“华夏安定,九州初分!”
“那禹州,是我一步一步用脚丈量出来的。”
大禹站立在高台之上,语气中尽是感慨。
自己用了十三年,才换得了这般成绩。
想当初自己与涂山氏女名女娇新婚不久,就离开妻子,重又踏上治水的道路。后来,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都咬着牙没有进家门。
第三次经过的时候,自己的儿子启正抱在母亲怀里,他已经懂得叫爸爸,挥动小手,和自己打招呼,自己只是向妻儿挥了挥手,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
然而如今九州已定,大水已平。而自己此生,也再无牵挂!
“这,就是大禹。”
“现下,人们常说华夏九州大陆。而知道九州是哪九州的人,却是少之又少。知道九州是大禹界定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这,便是我华夏九州!”
周瑾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大禹一人傲然立于高台之上,任凭背后巨浪滔天,依旧毫不畏惧。
“嘶——涨知识了。我长这么大知道九州大陆,到还真的不知道这九州到底是哪九州。”
“啊哈哈哈哈哈,有到了记笔记的时候。”
“懂了,《典籍华夏》跟《典藏华夏》比起来,知识性要强得多啊。”
“咳咳咳……楼上不要一捧一踩啊,周神的节目要一起夸。”
“莫名觉得大禹有点小帅呢,虽然没有我周神帅。”
伏胜微微颔首,咳嗽了几声,似乎是有些激动了。
“自此,九州分定,四海同会。”
“我华夏民族自此生生不息,我九州黎民自此永世长宁。”
看着伏胜颤颤巍巍要站起来的样子,周瑾急忙上前,将一旁的鸠杖递给了伏胜。
“茫茫禹迹,划为九州。”
“大禹治水十三年,足迹踏遍九州。”
“《禹贡》,让我从小得知,华夏九州从何而来。”
“年轻人,老夫如今倒想问你一句。”
“华夏九州,何时融为一体?”
伏胜说着,将目光投向了周瑾,仿佛是在想要得到他一个回答。
“华夏九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体。”
周瑾抿了抿嘴,铿锵有力的说道。
“说得好!我华夏九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体!”
&nbs
第48章 这,就是大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