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来自己【召唤历史人物】的技能,如今是彻底可以使用了。
明成祖朱棣文武全才,宽严并济,知人善任,谗间不行,用兵应变,机智神勇。郡县有遇到灾害的,就免租赈灾,荣受直言,保全功臣。外国受封之国多达三十余个,国势极盛!唯独对建文帝忠臣处理过狠,不能说是没有遗憾的。
士安于饱暖,人忘其战争,皆我明成祖文皇帝与姚少师之力也。昔汉武、唐宗者,虽屡破北狄,但均系遣大将而非亲征。汉人天子远渡沙漠者,唯明成祖一人。
对于朱棣,周瑾的心中自然是全是敬佩的。
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而就是这样一位英杰,在面对数代以后的亡国之君,又会撞击出怎样的火花呢?
周瑾不得不承认,自己选择了召唤朱棣,的确是有些想看这样的场面的。
而与周瑾一样,所有的观众对于眼前即将发生的一幕,都不由得提起了心。
“我槽我槽!激动人心的场面来了!”
“好家伙……这自古以来不许二圣同朝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哈。”
“谁说不是呢,你这一同朝,咱是看开心了。但是人家可不这样想啊,你说这当代皇帝和前代皇帝,听谁的?”
“完了完了,好怕崇祯皇帝被朱棣揍一顿怎么办?”
“哎……要是说起来,崇祯皇帝对于朱棣而言,还真的就是那种败光了家产的不肖子孙了。”
看着弹幕上的一条条言论,叶翰林不禁无奈的摇了摇头。
世人皆说,明朝灭亡是因为太监专权、特务政治、内部fu败。但是并不仅仅是这些……
明末晋商八大家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八大家不仅和清军进行贸易,提供各种违禁物资,还会作为清军的耳目,刺探军情。
在古今历史上,当一个帝国多条战线同时开战时,有谁能坚持下去的?明朝至少面临三线作战,后金集团、李自成集团、张献忠集团等。西方列强在南方也虎视眈眈,蒙古劫掠一直未停。
明末之际,正是小冰河期,天灾不断,粮食减少,以至于爆发农民起义。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南下,通过劫掠大明获取物资。在康熙上台之后,小冰河期结束,此后迎来所谓“康乾盛世”。
随后一场瘟疫的到来,让大明北方遭遇灭顶之灾。据说,仅紫禁城就死去20万人,军队也因此彻底崩溃,以至于李自成大军来袭,毫无军队抵抗。
面对外敌来袭,毫无底线的dang政,更是令人痛恨而又无奈的原因之一。凡对手赞成的,东林dang就反对;凡是对手反对的,东林dang就赞成。dang争不是问题,毫无底线的dang争就会把病入膏肓的病人,折腾的更凄惨,甚至弄死。dang争中,最没有底线的,或许就是后期的东林dang。
还有那些将领们……佟养正、李永芳、孔有德、尚可喜、吴三桂、张勇、孙可望等先后毫无廉耻的投降清军,向自己同胞挥舞起屠刀。
叶翰林一想到吴三桂乃降于多尔衮,两军联手击溃李自成的这段历史,就恨的牙痒痒。
但凡吴三桂若是个宁死不屈的……若是大明将领个个都宁死不屈……
或许大明,会不会换一番光景?
第36章 那一日,血流成河[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