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看不出,这场战斗的输赢。”
“因为我不想看到,这满城的鲜血火光。”
“我也不想……让更多的人,丧命在我的手中。”
周瑾深呼了一口气,这每一句话,都是他发自肺腑的真言。
看着眼前穷途末路的帝王,周瑾不禁想到了他曾经壮志成城的时候,所作的诗词。
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竿又如何。天边弯月是钓钩,称我江山有几多。
然而如今,一切的一切都化作烟灰不见。
他孤独得很,身边没有一个人可以商量,因为他任何人都不相信。
紫禁城李自成猛攻下眼见守不住了,他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君臣相对而泣,束手无策。
他用手指在案上写了“文臣个个可杀”六个字,给身边的近侍太监看了,当即抹去。
他在自杀之前,用血写了一道诏书,留在宫中,对李自成说,这一切都是群臣误我的,你可以碎裂我的尸体,可以将我的文武百官尽数杀死。他始终以为一切过失都是在文武百官,痛恨所有为他办事的人。
他哥哥天启皇帝从做木工中得到极大乐趣,依恋乳娘,相信魏忠贤一切都是对的,精神上倒很平安。
崇祯皇帝却只是烦躁、忧虑、疑惑、跋徨,做十七年皇帝,过了十七年痛苦的日子。拚命想办好国家大事,却完全不知道怎么办才是。
他没有一个真正亲信的人,他连魏忠贤都没有。他没有精神上的信仰,一度听了徐光启的劝告而信奉天主教,但他的爱子悼灵王生病,天主没有救活孩子的性命,他便对天主失却了信心。
他没有真正的爱好。他不好色,连陈圆圆这样的美女送进宫去,他都不感兴趣而遣出宫来。
世人都在抢这皇帝的位置,却没有人知道,崇祯皇帝在这个位置上,承受了多少苦难。
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君主被敌人俘虏或杀死的很多,在政变中被杀的更多,但临危自杀的却只有崇祯一人。由于他的自杀,后人对他的评价便比他实际应得的好得多。
只因他不好酒色,勤于政事,后人就以为他本身是个好皇帝。甚至李自成的檄文中也说他并不真的十分胡涂,只不过受到欺蒙,一切坏事都是群臣干的。
只因他遗诏中要求李自成不要杀死一个百姓,后人便以为他真的爱百姓,只因他说过“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后人便以为明朝所以亡,责任是在群臣身上。其实他说这样的话,就表明他是合理的亡国之君。
崇祯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却将中兴之臣、治国平天下之臣杀的杀、罢的罢,将一批亡国之臣走马灯般换来换去,那便构成了亡国之君的条件。
崇祯皇帝运气不好,做上了皇帝。他仓皇出宫那一晚,提起剑来向女儿长平公主斩落时,凄然说道:“你为甚么生在我家?”
“群臣误我也。”
“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
“虽朕薄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
第35章 他败了您,自然也有人败了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