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抚王殷(上)[2/2页]

十国风华 洱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更加汹涌澎湃。杨骏一手紧紧抓着船舷,只觉得胃中一阵翻腾,不适之感愈发强烈。
     见状,王承诲轻轻递过一个水囊,声音中透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喝点儿水吧,等到了魏州,恐怕连喘息的片刻都难得。”
     杨骏接过那水囊,指尖不经意间触碰到囊身的冰凉,却又仿佛能感受到王承诲掌心残留的微微暖意,两种截然不同的温度交织在一起,竟让他觉得有些莫名的灼热。他仰头灌了两口水,清冽甘甜的泉水顺着喉咙滑下,却似乎难以平息心中那股莫名的烦躁。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沉重:“王将军可曾知晓,临行前陛下单独召见我时,说了什么?”
     王承诲正凝神注视着船首破浪而行的轨迹,听到这话后,不由自主地转过头来问道:“陛下说了什么?”
     杨骏的声音压得极低,几乎被风浪吞了去道:“陛下说,王峻欺朕太甚,想将大臣全部驱逐,剪除朕的左膀右臂。朕只有一子,王峻却专门设置障碍,临时让他进京入朝,王峻得知便已满腔怨恨。况且岂有一人既主持枢密院,又兼任宰相,还要求遥领重要藩镇的道理!观察他的志向,永无满足。目中无君如此,谁能忍受!”
     王承诲的瞳孔倏地一紧,紧握披风的手指不由自主地加大了力道。然而,这情绪的波澜转瞬即逝,他嘴角勾起一抹淡笑,缓缓言道:“杨大人,对于陛下之事,我眼下并无暇他顾。倒是让我心中萦绕不去的是,王峻大人今日之境遇,是否会成为我们他日之写照呢?”
     杨骏心头猛地一黯,尽管对方之言并非全然无稽,这场安抚之旅,自启程之初便非坦荡大道。王殷与王峻之间,私情纠葛如藤蔓缠绕,根深蒂固;魏博军数十载割据自立,傲骨嶙峋,早已在父子血脉、君臣纲常间编织起一张错综复杂的死结。他此番涉足其间,只怕是步步荆棘,远非易事。
     渡船猛地一阵颠簸,本来准备回话的杨骏却缄默其口,他踉跄着脚步,连忙伸手扶住摇晃的船舷,整个人几乎失控,差点就与那波涛汹涌的水面来了个亲密接触。就在这时,王承诲眼疾手快,一把将他拽住,那力度大得惊人,几乎要将杨骏的胳膊嵌入船板之中。
     “站稳了!”王承诲低沉着嗓音吼道。然而,他的目光却越过杨骏,投向了西北岸那片渐渐沉入暮色的远方。那里,连绵不绝的烽火台在朦胧的天际线下若隐若现,宛如一排沉睡的巨兽一般!
     杨骏凝视着暮色中渐渐模糊成轮廓的烽火台,它们宛如一双双瞪大的眼眸,固执而坚定地注视着蜿蜒的河面。他忽地打破了周遭的宁静,轻声向身旁的王承诲问道:“王将军,那些烽火台……”
     王承诲闻言,顺着杨骏指引的方向望去,原本平静无波的面容上悄然绽放出一抹笑意道:“杨大人,看来前方应是迎接我们的船只无误了。这些烽火台,是在举号示意呢!”
    喜欢。
  

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抚王殷(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