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只是一个埋头苦读的书呆子,他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尤其喜欢听老师讲述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
每当老师在课堂上讲起那些关于打仗的英勇故事时,少丰总是听得如痴如醉,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激烈的战场之中,与那些英雄们一同并肩作战。他被故事中的英雄们所展现出的勇气和坚韧深深打动,心中涌起一股对他们的敬仰之情。五四青年节时,学校里请来了一位着名诗人演讲写作技巧。这位诗人站在讲台上,他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激情澎湃地讲述着大巴山的红色文化。诗人说,大巴山这片土地,孕育了无数英勇无畏的先烈,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精神,就像那巍峨的大山一样,屹立不倒,值得当代的文学艺术家们用一生去书写,值得每一个人都将其铭记在心。
少丰坐在台下,一开始,他对诗人的话并没有太多的感触。这些故事对他来说,似乎只是一些遥远的历史,与他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关联。他觉得那些先烈们的事迹虽然令人钦佩,但那毕竟是过去的事情了,与他现在的生活相去甚远。
命运的齿轮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转动,将人们带往未知的方向。就在临近毕业的前夕,学校组织了一次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少丰也跟随老师一同来到了红军烈士墓。
那是一片宁静而庄严肃穆的地方,四周环绕着郁郁葱葱的青山,仿佛是大自然为这些英勇的烈士们披上的一层翠绿的披风。漫山遍野的墓碑整齐地排列着,它们宛如一个个沉默的卫士,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变迁。
少丰和同学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怀着崇敬的心情,缓缓地走进这片神圣的墓地。他们首先来到了一位当地老农的家中,准备采访他关于红军烈士的故事。老农们看着这些年轻而充满朝气的孩子们,眼中流露出感慨和欣慰,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老农们慢慢地讲述着那段尘封的历史,他们的声音虽然有些低沉,但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一般,狠狠地敲打着少丰的心灵。少丰聚精会神地听着,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红军战士们为了理想和信念,奋不顾身、浴血奋战的场景。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防线;他们在艰难困苦中坚守信仰,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看似无法逾越的难关。
采访结束后,少丰和同学们被深深地震撼了。他们决定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来表达对红军烈士们的敬意——一个坟堆一个坟堆地数数。他们沿着山坡,小心翼翼地走着,每数过一个坟堆,心中的敬意便多增添一分。
阳光洒在墓碑上,反射出淡淡的光芒,仿佛是烈士们在默默地注视着这些孩子们。少丰和同学们的脚步轻柔而庄重,他们不敢发出一点声响,生怕打扰到这片宁静。在数坟的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肃穆和庄严,那是对生命的敬畏,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红军烈士们无尽的哀思和敬仰。
当他们数到七千多座的时候,少丰的眼眶湿润了,泪水如决堤的洪水般涌出,他从未想过,在这片自己生活了多年的土地下,竟然埋葬着如此之多的红军先烈。那一刻,他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当年那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惨烈场景,看到了红军战士们如钢铁洪流般冲锋陷阵的身影,那些曾经觉得遥不可及的故事,此刻竟如电影般在眼前清晰地放映着,变得如此鲜活。
随后,少丰又采访了一些健在的老红军。老红军们虽然年事已高,但一说起当年的战斗,眼中就闪烁着如星辰般璀璨的光芒。他们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在那个风雨飘摇、暗无天日的年代,为了推翻那如大山般沉重的压迫,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他们经历了无数次艰苦卓绝、惊心动魄的战斗。有的老红军在战斗中失去了如钢铁般坚硬的手臂,有的失去了如支撑天地般重要的双腿,但他们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后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少丰静静地聆听着,手中的笔犹如灵动的精灵,不停地记录着,他被老红军们那钢铁般坚定的信念和如青松般顽强的意志深深打动。回到学校后,少丰的心情犹如波澜壮阔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静。他的思绪如潮水般汹涌,想起了家中那个未曾谋面的二外爷党明光,想起了舅舅那如聋子般寂静的世界,无法传承家族的希望,想起了外祖父党明金为了生活如候鸟般常年在外奔波。他突然恍然大悟,自己身上似乎肩负着一种神圣的使命。他如离弦之箭般跑到老宅,找到那枚二外爷留下的尘封已久的红星徽章。当他轻轻将木盒子打开,那枚红星徽章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再次闪耀在少丰眼前时,少丰只觉得一股炽热的洪流涌上心头。她小心翼翼地拿起红星徽章,仔细地端详着,徽章上的红星宛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辰,依旧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少丰深知,这枚红星徽章不仅仅是二外爷的无上荣誉,更是家族与红色历史紧密相连的永恒见证。
自那一刻起,一个坚定的目标便在他心中生根发芽,犹如一颗璀璨的红星,闪耀着传承红星故事、再现大巴山红色文化的光芒。他如饥似渴地利用课余时间,像海绵吸水般查阅大量资料,不辞辛劳地走访更多的老红军和当地的历史研究者。他将自己采访到的故事,精心整理成一篇篇如诗如画的文章,如飞鸟般投向学校的校刊和当地的报社。起初,他的文章宛如一颗被埋没的珍珠,并未引起太多的关注,但少丰并未气馁,他如琢如磨,不断地修改完善,如凤凰涅盘般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少丰的文章犹如盛开的鲜花,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他的文字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生动地描绘出当年红军战士们的英勇形象,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了大巴山红色历史的魅力。学校也因他的努力,特意举办了一场红色文化展览,将他整理的资料和文章如珍宝般展示出来。展览如磁石般吸引了众多师生和家长的参观,大家纷纷对少丰赞不绝口,竖起了大拇指。
喜欢。
第154章 培根守魂[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