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 年冬的机关大院,青石板缝里嵌着上届秋菊展的枯花瓣,被首场冻雨泡得发胀。传达室老周的搪瓷缸子刚搁在窗台上,就见办公室刘主任举着份红头文件冲进来,塑料凉鞋在石板上打滑:“快贴出去!入世筹备办的新精神!” 那张《关于迎接入世筹备工作的通知》盖着三枚鲜红公章,红圆珠笔圈住的 “科室标牌双语化” 像道符咒,让捧着保温杯散步的科员们纷纷停脚 —— 三楼档案室的张科长摸出老花镜,对着 “2000 年底前完成” 的字样数了三遍,嘟囔着 “这洋文比当年学俄语还难”。老周用袖口蹭开玻璃上的雾气,望着远处办公楼门口攒动的人影,想起去年国庆游行时举过的 “改革开放” 标语牌,那时油墨未干的红漆蹭了他满手,如今要把方块字译成弯弯曲曲的洋文,指不定要闹出多少笑话。
挂牌那天的北风卷着沙粒,“外语标语纠错办公室” 的木牌被吹得直晃,红绸布下的宋体字歪歪扭扭。高小林捏着副主任任命书的手心沁出细汗,中山装内袋里的笔记本边角已经磨烂 ——1983 年外贸培训班的字迹洇成了蓝雾,“Good morning” 旁边被助教用红铅笔批着 “重音错在第二音节”,下面压着张供销社买的塑料书签,印着 “学好 ABC,走遍天下都不怕”。笔记本里夹着的 1984 年涉外影院票根,背面还抄着《庐山恋》里的英文台词,被虫蛀出三个小洞。他望着木牌上自己亲手写的英文,忽然觉得那些字母像被冻僵的蝌蚪,在北风里直打哆嗦。
人事科的木牌风波在周一晨会后炸开了锅。那块米黄色油漆的牌子上,不知哪个夜班科员用涂改液添了行 “People Thing Section”,早间送牛奶的三轮车刚停稳,就被大爷举着放大镜瞅了半天:“这不是说‘人的事情科吗?咱这人事科管的是干部提拔,可不是张家长李家短啊!” 纠错办的会议室里,烟雾把吊扇的影子染成灰团。档案科老刘从铁皮柜最底层翻出 1978 年的《汉英政治术语词典》,缺页处露出 1982 年的全国粮票,指着 “Personnel” 一词的凹凸印痕:“你看这纸都磨出毛边了,当年外贸部都用这个!” 后勤科王姐却用搪瓷缸子磕着桌沿:“咱这人事科管评职称、分房、开介绍信,外国有这规矩吗?‘Thing才能体现中国特色!” 争论到第三天傍晚,窗外的梧桐树在暮色里抖落最后几片叶子,高小林瞥见石英钟的秒针跳过五点半,突然拍板:“就‘Personnel Matter Office,‘Matter比‘Thing多两笔,油墨用量都不一样,显正式!” 散会时,记录员小郑掏出修正液,把会议记录上的 “讨论三小时” 改成 “深入研讨三天”,墨水瓶在夕阳里晃出金红的光。她望着窗外亮起的路灯,想起上周帮外贸局表姐翻译邀请函,反复斟酌的 “诚挚邀请” 被退回说 “不够地道”,此刻看着这些生造的英文,忽然觉得像给汉字套了件不合身的洋西装。
保卫科的 “禁止吸烟” 标牌之争,比食堂卖红烧肉那天的队伍还长。临时工小王从废品站淘来的《学生英汉小词典》第 48 页,“Smoke” 词条下用红笔圈着 “n. 烟”,他沾着浆糊的拇指在 “禁止” 旁画了个圈,抄出的 “No Smoke” 刚钉上去,财务科老张就拎着泡枸杞的玻璃杯冲过来:“胡闹!‘吸烟是动作,得加‘ing!” 两人在冬青丛旁吵得脸红脖子粗,老张扯着的确良衬衫领口喊:“1985 年美国代表团来,我在会议室门口守了三小时,亲眼见的‘No Smoking!” 小王举着儿子的《新概念英语》第一册:“你看‘No Parking就不加!难不成汽车会自己找车位?” 局办公室特意派伏尔加轿车去师范大学接来的英语老师,西装肘部磨出的毛边沾着粉笔灰,对着标牌端详了足足十分钟,慢悠悠说:“语法上都对。不过机关标牌嘛,得有气势 —— 加三个感叹号,跟咱写总结用‘!!!一个道理。” 于是
第194章 《入世前的 “外语标语纠错办”》[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