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8章 红薯窖的秘密[1/2页]

有关部门机关轶事 虎皮豆角羊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暖气片在墙角发出老旧的呻吟,玻璃窗上的冰花裂成不规则的五角星,像极了陈永年盖歪的防伪印章。高小林搓着冻僵的手指,刚把枣木大印按在《冬季烤火费发放审批表》上,就听见走廊传来跺脚声 —— 郊区老农张大爷的棉鞋在青砖地上碾出冰碴,混着烤红薯的甜香,像把钝刀划开了审批科的冷寂。
     “张大爷在门口转了三圈了,” 科员老马搓着冻红的耳朵,棉袄口袋里露出半截烤红薯的油纸,边缘焦黑的痕迹像极了去年烤串签子的焚烧记录,“怀里揣着热乎的烤红薯,说要给您尝尝新窖的蜜薯。” 高小林掀开牛皮信封,三张皱巴巴的审批表掉出来,背面用铅笔歪扭地画着地窖平面图,角落标着 “长五米,宽三米”,比去年备案的 “革命标准地窖” 整整大了一圈。
     门 “吱呀” 一声被推开,裹着寒气的甜香涌进来。张大爷的棉帽歪在头上,军大衣补丁摞补丁,补丁布料来自不同年代 ——1958 年的跃进标语、1966 年的红袖章、1978 年的粮票包装袋,在领口处拼成个歪斜的五角星。他怀里抱着的铁皮饭盒还冒着热气,底角印着 “深挖洞广积粮” 的红字,被岁月磨得只剩 “深挖广积”。
     “高科长,” 张大爷哈着白气搓手,鞋底的泥在地板上踩出几个冻硬的脚印,每个脚印里都嵌着细小的红薯皮,“今年雨水足,红薯结得密,老地窖塞不下了 ——” 他掀开饭盒,金黄的烤红薯裂着糖丝,焦香混着泥土味扑面而来,比机关食堂的煤炉气味亲切百倍。高小林接过红薯,温热透过铁皮传来,想起三年前在老家地窖偷藏的半袋红薯干,窖壁上父亲刻的 “丰” 字早已被潮气泡得模糊。
     审批表在暖气片的热气里舒展,高小林的钢笔尖停在 “扩建地窖需附 1958 年《深挖洞广积粮手册》第三章第四节” 的条款上,油墨在冻僵的笔尖凝聚成滴:“大爷,您这地窖深度够四米?” 张大爷的笑突然僵住,棉帽檐上的冰碴子簌簌掉落,露出鬓角的白霜:“咳,实话说了吧,现有的窖才两米八,可粮食局说不足三米属‘投机主义浅藏,去年就卡了一回 ——” 他突然压低声音,“地窖里还藏着 1972 年的陈粮呢,再不加高,老鼠比人吃得都欢!”
     暖气片又 “哐当” 响了声,震得《地窖建设意识形态规范》从墙上滑落,露出背后 1962 年的老标语:“备战备荒为人民”。高小林望着张大爷皲裂的手掌,指甲缝里嵌着的红薯泥比公章的红印更鲜活,突然想起陈永年办公室的地球仪,每个地窖图标都标着 “3 米革命深度”:“大爷,这样吧,扩建改成加固,深度按现有尺寸报,我给您批‘结构安全加固——”&

第78章 红薯窖的秘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