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窗台上,默教过的实习生们,正把刻着自己名字的培养皿传给新来的人。“第三排的晨光最好。”他们学着默的样子,指着那个位置说,“累了就晒会儿太阳,别硬撑。”窗台的薄荷越长越旺,有人掐了片叶子泡在水里,递给加班的同事,水里浮着的光星,和默当年看见的一模一样。
洛尘在忍冬藤下又埋了些种子,这次他没做任何记号。有个背着行囊的姑娘路过,好奇地问他在种什么,他说:“是忍冬藤,开花的时候很香,你要是往东边走,看见爬满篱笆的藤,就知道离有人家的地方不远了。”姑娘笑着放下行囊,帮他浇了水,临走时从包里掏出颗晒干的野莓:“这是我在青丘摘的,埋在这里试试,说不定能长出棵会结果的藤。”
木盒里的信越来越多,有的夹着褪色的船票,票根上写着“原来回不去的是过去,能回去的是此刻的念想”;有的沾着灶台的烟灰,信里说“给晚归的人留盏灯,灶上热着汤,就是最好的岸”;还有的画着张简单的地图,标注着“从这里往前走第三个路口,有棵能避雨的老槐树”。
守书人把星图铺在木盒上,星图上的坐标已经密密麻麻,每个坐标旁都画着个小小的符号:有的是棵槐树,有的是把吉他,有的是个培养皿,有的是串铜铃,还有的只是个简单的“家”字。“你看,”他指着那些符号,“渊烬核心找的从来不是一个答案,是无数个‘让心落地的方式。有人靠回忆取暖,有人靠创造踏实,有人靠等待心安,有人靠前行笃定——这些方式拼在一起,就是最稳的岸。”
夕阳落在忍冬藤上,把影子拉得很长,像条通向远方的路。木盒里的光星慢慢飘出来,顺着路往远处飞,有的落在山林里,有的落在小镇上,有的落在实验室的窗台上,有的落在流浪人的行囊里。每个光星飞过的地方,都有人停下脚步,或微笑,或沉思,或转身往某个方向走——他们或许不知道渊烬核心的故事,却都在某个瞬间,突然明白“自己站的地方,就是岸”。
洛尘把木盒藏在忍冬藤下,上面压了块小石头,石头上刻着个小小的“等”字。他知道会有更多人路过这里,留下新的信,带走新的种子,让光的回声往更远处传——就像灯塔的光,不必刻意照亮谁,只要一直亮着,就总会有人循着光,找到自己的岸。
风穿过篱笆,带着忍冬花的香,也带着无数封信里的暖。渊烬核心的光早已化作了千万个回声,藏在每句叮嘱、每个等待、每次传递里,从此再没有迷路的人,因为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座不会失焦的灯塔。
喜欢。
第87章 光的回声[2/2页]